潘廷谷:生態養殖小牛蛙 致富路上頂呱呱-新華網
2024 04/01 19:09:43
來源:二師融媒體中心

潘廷谷:生態養殖小牛蛙 致富路上頂呱呱

字體:

  “牛蛙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市場需求量大,近年來更是形成了專門類型的餐飲連鎖機構,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近日,在位於二師三十六團的鐵門關市大江富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牛蛙養殖基地,總經理潘廷谷正在為前來諮詢牛蛙養殖技術的職工群眾進行講解。

  潘廷谷在山東省臨沂市從事水産養殖20多年,有着豐富的水産養殖經驗。2022年5月,潘廷谷在新疆尋找新的商機,聽聞三十六團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且水質條件尤為出眾,便開始深入考察,他發現這裡不僅適合發展水産養殖,而且二師鐵門關市的招商引資政策也極具吸引力,於是當即決定在這裡投資建設一座牛蛙養殖基地。

  選址、建棚、蛙池消毒、投放蛙苗……每一個細節,他都親力親為,同時引入先進的養殖技術與設備,嚴格遵循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原則,力求將基地打造成集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牛蛙養殖基地。

  然而,創業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蛙苗剛投入,潘廷谷就發現,由於晝夜溫差大,土壤環境特殊,蛙苗無法適應生長環境,存活率不高。面對阻礙,潘廷谷沒有氣餒,不斷探索適宜當地氣候和水質的牛蛙養殖方法。終於,他摸索出了一套在戈壁灘養牛蛙的技巧,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還提高了牛蛙的品質和産量。

  “牛蛙對溫度非常敏感,我們通過精選餌料、嚴控水溫、改良土壤環境、分池養殖等辦法,讓蛙苗逐漸適應生長環境;在把控水溫方面,根據氣候及時調試,降低蛙苗的死亡率。”潘廷谷説。

  因為及時調整養殖方案,潘廷谷初次養殖就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這讓他對牛蛙養殖的信心更足了。

  為推進牛蛙養殖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潘廷谷採用“種養結合,糞肥還田”的生態種養模式,將養殖過程中牛蛙産生的糞便和廢水等無償提供給職工群眾用於農田施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

  “變廢為寶”的廢水處理方式讓三十六團職工群眾看到了牛蛙養殖的環保潛力和經濟效益,也讓大家對牛蛙養殖産生了興趣。越來越多的職工群眾開始關注起牛蛙養殖,主動前來諮詢和學習相關技術。潘廷谷也積極與他們分享自己的養殖經驗和技術,幫助他們深入了解牛蛙養殖的市場前景。

  “我想帶領更多職工群眾一起養殖牛蛙,把這項養殖産業打造成三十六團的優勢特色産業,一起實現增收致富。”談及下一步計劃,潘廷谷介紹,“我們將在擴大牛蛙養殖規模的基礎上,養殖其他水産品,並建設屠宰中心和冷鮮庫,增設預製菜,延伸産業鏈,全面提升水産品的附加值。”(朱素珍 馮波 任雪)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