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穩飯碗裝好糧——寫在第43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新華網
2023 10/19 12:28:27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端穩飯碗裝好糧——寫在第43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

字體:

  10月16日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即使是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糧食生産能力大幅躍升的今天,端穩飯碗裝好糧依然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新疆充分發揮自身資源環境稟賦優勢,深入實施農業強區戰略,打造全國優質農牧産品重要供給基地。

  今年,新疆夏糧喜獲豐收,産量創歷史新高,秋糧面積增幅明顯,豐收形勢已經顯現。各地還積極推動建設糧油産業集群,匯聚産業發展的強勁合力。可以説,新疆用實際行動端穩了飯碗,裝滿了優質新疆糧,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新疆貢獻。

    政策保障 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種植面積是糧食穩産增産的基本保障。為了能將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以來,新疆圍繞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優化糧食生産布局和種植結構,全面落實糧食生産任務4130萬畝,較上年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增加480萬畝,超出國家下達計劃678.6萬畝。

  “全區糧食生産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晶説,新疆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政策支持,通過增加耕種面積、提高復種效率、優化種植結構等方式,有效增加糧食種植面積,實現了糧食生産“擴面”,夯實了糧食豐收基礎。

  

  8月,奇&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收割機在收割有機小麥。何龍 攝

  全區夏糧生産面積(主要是小麥)超1800萬畝,較上年增加近80萬畝,佔全國夏糧增加面積的67%左右,面積增量居全國第一。秋糧主要作物玉米種植面積超2200萬畝,較上年增加500余萬畝,增幅近30%。

  糧農收益是穩定糧食生産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自治區統籌中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32.9億元,將冬春小麥補貼提高至230元/畝,惠及小麥種植戶130余萬戶,全力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向全區43個國家級産糧大縣發放中央財政獎勵資金9.1億元,鼓勵産糧大縣加快糧食産業發展。

  “政策好、技術好,我們種糧農民底氣足。”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夏孜蓋鄉哈爾蘇哈村村民據朋豹説,今年他種植了301畝小麥,農業技術人員經常到田間地頭科學指導,解決了技術難題。自治區對種糧農民有直接補貼,豐收後售糧環節通暢,打消了農民顧慮,今年他種植的小麥畝産達到500公斤以上,實現穩産增産。

  在糧食收購環節,各地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改善環境、優化政策、搭建&&等方面下功夫,鞏固強化多元主體積極收購良好局面。各級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主動對接農民需求,發揮糧食産後服務中心作用,及時向農民提供糧食清理、乾燥、儲存、加工、銷售等服務,幫助農民減損增收,確保農民賣舒心糧、放心糧、滿意糧,實現增産又增收。

   多輪驅動 生産效益穩步提升

  今年,新疆糧食生産不僅在面積上有所突破,在單産和種植水平上也有明顯提升。全區啟動實施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和以玉米為重點的糧食單産提升工程,不斷夯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物質基礎。

  

  10月13日,大型貨車在托克遜縣夏鎮南湖村萬畝晾曬場卸下玉米(無人機攝)。通訊員 胡國凱 劉艷敏攝

  一系列單産紀錄就是最好的印證。7月,“新冬52號”以898.19公斤的畝産刷新新疆冬小麥高産紀錄。8月,“新玉108號”以1062.3公斤的畝産刷新了南疆正播玉米高産紀錄,在南疆首次實現“噸糧田”。10月,“新稻36號”以 573.8公斤的畝産首次實現新疆耐鹽鹼水稻萬畝連片高産。

  “新疆糧食生産的綜合實力正在不斷提升。”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李建疆説,新疆糧食單産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基礎設施和科學技術的有力支撐,是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多輪驅動的結果。

  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今年,我區農業農村和水利部門分作物、分縣市、分灌溉周期,科學制定農業灌溉用水供水計劃,充分保障農作物灌溉用水,特別是糧食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各地推廣“幹播濕出”、水肥一體化等新型技術,發揮最大的節水增産作用。同時,系統謀劃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435萬畝農田建設任務分解到13個地(州、市)77個縣(市、區),確保當年立項、當年完工。

  在科技支撐方面,自治區組建糧食産能專家服務團,對口包聯做好糧食生産全過程技術服務指導,讓增産技術切實在生産一線發揮作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組織技術人員與國家和自治區小麥産業技術體系專家、小麥高産大戶一起,對近年來新疆在小麥高産創建中摸索、總結和梳理出來的成熟經驗及關鍵技術措施進行研討,總結形成《自治區小麥優質高産栽培技術方案》,並向社會發布,指導各地提升小麥生産綜合能力,輻射帶動全區小麥大面積均衡增産。

  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産效益。今年,新疆小麥收穫環節平均機收損失率降低至0.65%左右,遠低於2%的國家作業質量標準,減損小麥10萬噸左右。新收小麥整體質量較好,一等以上小麥佔比75%,三等以上小麥佔比99.2%,小麥總體質量和食品安全狀況達到近五年最好水平。

   産業驅動 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糧油産業健康發展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必要保障。

  “新疆耕地資源充裕、糧油品質優異,糧食産業發展潛力巨大。”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雪淵説,從生産到銷售,從農田到餐桌,産加銷儲運各環節協同發展的新疆糧油産業發展體系正日趨成熟。

  首先發生變化的是糧食倉儲環節。近年來,全區持續推進高標準糧倉建設改造工作,支持引導全區涉糧企業實施高效物流工程、現代倉儲工程、優質糧食工程,貫通糧食産前、産中、産後服務鏈條,不斷提升倉儲設施服務保障水平,不僅做到了有倉裝糧,還努力實現了“儲好糧”。

  

  7月12日,阿克蘇良信糧油集團烏什縣糧油購銷公司工作人員把小麥堆放晾曬,準備入庫。外力·克依木 攝

  目前,新疆實現糧食信息化智能管理倉容達到341萬噸,各級政府儲備糧宜存率達到100%,糧庫儲糧綜合損耗率降至1%以內,儲糧條件和儲糧水平處於全國較高水平,儲糧質效實現由量到質的根本性改變。

  今年以來,新疆糧油産品憑藉過硬品質在國內多個農産品展銷會屢屢收穫訂單,新疆已與河南省、廣東省、黑龍江省等多個省份簽訂糧油産業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夥伴關係,糧油産業的發展勢頭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前來投資。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對口援疆工作會議上,來自北京市、河北省等地共11家企業達成産業項目投資意向,總投資達26.02億元。

  “湖北省已有多家糧油加工企業在新疆布局了油料壓榨、麵粉加工、飼料加工等業務。”湖北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龍小紅説,項目將充分利用好新疆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實現糧油優勢互補、産業互融、共同發展。

  今年以來,新疆持續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通過組建區域性糧油集團,加大資源整合、資産重組力度,提高糧食企業市場競爭力,糧油加工業蓄勢待發。

  目前,各地逐步整合轄區內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已完成組建10個區域性糧油集團。各糧油集團樹立“大糧食”“大産業”“大市場”“大流通”理念,轉變過去“收原糧、賣原糧”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延伸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上下功夫,不斷挖掘新疆糧油産業發展潛力。同時,各地依託新一輪“優質糧食工程”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持續推進“新疆麵粉”“新疆油脂”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持續不斷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和經濟優勢,為糧油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的同時,也讓全區糧農穩定增收的保障更加有力,糧食安全的根基更加牢固。(劉毅)

【糾錯】 【責任編輯:茹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