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翼龍動物群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新華網
2023 10/11 10:52:26
來源: 新疆日報

哈密翼龍動物群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團隊與瀋陽師範大學、哈密市博物館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關於哈密翼龍動物群獸腳類足跡化石的研究成果。這是哈密及吐哈盆地白堊紀恐龍足跡首次被發現,增加了哈密翼龍動物群的多樣性。

  該研究依據獸腳類足跡的大小,推斷造跡恐龍的臀高約65厘米、體長約171厘米、體重約30千克,為小型獸腳類恐龍。同時,結合地層層序、沉積特徵及無脊椎動物遺跡化石等的發現,研究團隊推斷這些足跡是由小型獸腳類恐龍在湖岸行走所留。

  汪筱林介紹,足跡化石作為一種重要的遺跡化石類型,其重要性在於可以獲取一些骨骼化石無法提供的古生物生態習性等方面的信息。足跡化石不僅可以彌補骨骼化石記錄的不完整性,獲取造跡者的類型、臀高、體長和體重等信息,還可以反映造跡者生前一些特殊行為習性,如運動姿態和速度、居群性、捕食行為、飛行動物的行走和降落方式等。

  該研究成果是汪筱林帶領的哈密科考隊近年來發現的。此次研究的獸腳類足跡化石共計3塊標本,9個足跡化石,來自於吐哈盆地的哈密戈壁雅丹地區下白堊統吐谷魯群勝金口組中,距今1.2億年至1.3億年。其中,兩枚單獨的足跡化石2015年發現於大海道通天洞,也被稱為第一地點,也是這一地區最早發現的足跡化石。除了獸腳類足跡化石外,該團隊還發現了包括蜥腳類恐龍、翼龍、鳥類和龜鱉類的足跡化石群。

  2006年以來,哈密科考隊連續10多年在哈密戈壁進行科考工作,發現了大量幼年到成年的雌雄哈密翼龍,以及世界上首次發現的3D保存的翼龍蛋與胚胎化石,在哈密翼龍形態特徵、系統發育、生長方式、繁殖、生態習性及化石埋藏和集群死亡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

  汪筱林説,這一地區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分佈面積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産地,目前正在建設哈密翼龍—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上第一座翼龍(遺址)博物館。這不僅可以有效保護這些重要的化石及其遺址,還可以為人們了解這類已經滅絕的神秘動物提供窗口。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