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境內的博斯騰湖萬畝蘆葦濕地水草豐美,蘆葦隨風搖曳,藍天與白雲相映成趣,白鷺、野鴨、天鵝……自由翱翔在湛藍的湖面,自然之美與生態之美有機結合,勾畫出一幅精美畫卷。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水域面積1646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水産、蘆葦、濕地等自然資源,是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産基地、全國四大葦區之一和國家濕地公園。
鳥瞰博斯騰湖。年磊 攝
博湖縣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始終把發揮生態優勢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選擇,不斷加大對博斯騰湖環境保護力度,既在“守”字上下功夫,更在“治”字上做文章。建立了博斯騰湖流域水環境兵地聯動、同防同治工作機制,全方位、全流域、全過程河湖長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加大生態環保力度,切實保護好博斯騰湖這個寶貴的自然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巴州生態環境局博湖縣分局黨組書記范先融説。博湖縣將每月5日確定為全縣“志願服務日”,組織志願者開展沿湖撿拾雜物。定期組織全縣黨員幹部參與清理河道淤塞、打撈漂浮物的清潔行動,督促河(湖)長做好日常巡查管護及河道治理工作,切實抓好源頭管控、河流治理和安全管理等重點工作,確保湖暢、水清、景美。
航拍新疆巴州博湖縣蓮海世界。年磊 攝
隨着博斯騰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野生鳥類品種和數量也不斷增加,據觀測有198種、數十萬隻鳥類在遷徙過程中途經博斯騰湖,其中還包括大天鵝、金雕、獵隼、禿鷲等27種我國二類保護鳥類。
博斯騰湖開啟夏日清涼模式,游客體驗水上樂趣。年磊 攝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當地各族群眾也收穫了大自然的饋贈。
“博斯騰湖好風光,風帆飛去水天長,漁家笑唱豐收樂,歌聲滿湖魚滿艙。”這是流傳在博斯騰湖畔的一首歌謠。
“我們也沾了博斯騰湖水生態環境治理的光。”博湖縣蘆花港農家樂負責人胡剛説。環湖水生態環境治理得非常好,農家樂日營業額一兩萬元,是以前的2倍,門前的渠水變清了,成了游艇停泊的碼頭。
博斯騰湖巨網捕魚。年磊 攝
博斯騰湖巨網捕魚。年磊 攝
為確保博斯騰湖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每年3月1日至6月20日為禁漁期。禁漁期結束後,當地都會舉行盛大的開湖儀式,舉辦“頭魚”拍賣會。各地游客和養殖戶齊聚湖邊,歡慶豐收,享用美食。
西海明珠 年磊 攝
這種“漁旅融合”的方式,把外地游客 “請進來”的同時,也把水産品“帶出去”,從而加快生態旅游産業發展。
每逢節假日,博斯騰湖各景區都會迎來旅游高潮,絡繹不絕的游客帶火了景區周邊的農家樂。
在博湖縣烏蘭再格森鄉烏蘭再格森村農家樂,游客結伴前來就餐。農家樂負責人袁付勤一邊熱情招呼游客入座,一邊推薦自家招牌菜:“一定要吃博斯騰湖有機魚,還要嘗嘗大田散養的雞鴨鵝,都是地道的農家風味。”從2020年開始,袁付勤先後投入80多萬元,擴建了餐飲區。今年在自家農家樂裏建起了採摘園,種植了西紅柿、豆角、芹菜等十余種蔬菜,游客們在游玩的同時,還可以自行採摘農家蔬菜。
航拍新疆巴州博湖縣蘆葦蕩。年磊 攝
當前,博湖縣旅游産業全面提質升級,農旅結合的快速發展,正在為博湖縣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