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産業年中看丨新疆糧食生産能力全面提升-新華網
2023 08/11 13:14:14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八大産業年中看丨新疆糧食生産能力全面提升

字體:

  新疆資源環境優勢突出,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先天優勢。自治區提出要深入實施農業強區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區,提高新疆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中的貢獻度。

  今年以來,全疆各地全力夯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物質基礎,穩住面積、主攻單産,抓好糧食生産,夏糧再獲豐收,糧油産品供給充足。上半年,新疆夏糧實現面積、總産、單産“三增”,總産達701.2萬噸,較上年增産46萬噸,夏糧産量創歷史新高,總産增量居全國第一。新疆不僅將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還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供應了優質的新疆糧。

 擴大面積 打牢穩産增産基礎

  

7月4日,庫車錦潤農業發展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抽樣員進行小麥抽樣。 吐爾松·托胡提 攝

  今年以來,新疆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緊緊圍繞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按照“區內結餘、供給國家”的糧食工作方針,通過調整種植業結構、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政策支持,全力以赴抓好夏糧生産。

  “全區糧食生産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晶説,新疆通過強化政策引領,優化種植結構等方式,實現了糧食生産“擴面”,夯實了豐收基礎。

  “政策好、技術好,我們種糧農民底氣足。”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夏孜蓋鄉哈爾蘇哈村村民據朋豹説,今年他種植了301畝小麥,農業技術人員經常到田間地頭科學指導,解決了技術難題。自治區對種糧農民有直接補貼,豐收後售糧環節通暢,打消了農民顧慮,今年他種植的小麥畝産達到500公斤以上,實現了增産又增收。

  糧農收益是穩定糧食生産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自治區統籌中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32.9億元,將冬春小麥補貼提高至230元/畝,惠及小麥種植戶130余萬戶,全力保障農民種糧收益。還向全區43個國家級産糧大縣發放中央財政獎勵資金9.1億元,鼓勵産糧大縣加快糧食産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實現糧食生産的“擴面”,全區通過增加耕種面積、提高復種效率、優化種植結構等方式,有效增加糧食種植面積。全區夏糧生産面積(主要是小麥)共計1816.4萬畝,較上年增加79.2萬畝,佔全國夏糧增加面積的67.2%,面積增量居全國第一,有力保障了糧食的穩産增産。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提高糧食生産能力

  

7月23日,塔城市恰夏鎮農戶駕駛農機收割小麥(無人機拍攝)。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湯永攝

  今年以來,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充分的灌溉保障,阿瓦提縣鑫匯誠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管理的4000余畝冬小麥實現了增産增收。

  “平均單産較上年提高50公斤,增幅明顯。”鑫匯誠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雷延剛説,今年,合作社的小麥全部種在高標準農田裏,實現了水肥一體化集約管理。農業、水利等部門根據農作物用水需求,充分保障灌溉用水,春季用水高峰時的“卡脖子”旱沒了,小麥長勢明顯優於往年,奠定了全年豐收基礎。

  水是新疆農業生産的“牛鼻子”。今年以來,我區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結合河道來水、水庫蓄水、地下水和産業結構等情況,按照優先保障糧食作物、二輪承包地、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用水,其他作物彈性配置的原則,統一編制了2023年灌溉供水計劃,充分保障農作物灌溉用水,特別是糧食作物灌溉用水需求,提高供水質效,確保農田灌溉得力,糧食增産有方。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區(地方)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626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的57.4%。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佔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的75%以上。今年我區將繼續建設高標準農田435萬畝,其中新建340萬畝,改造提升95萬畝,為糧食産能提升奠定“地力”基礎。

  同時,各地將科技和裝備作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重要支撐,立足當前全區糧食安全和産業發展需求,強化技術創新引領,在全區開展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優質高産標準化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大力推廣幹播濕出、水肥一體化等種植管理技術,通過良種、良法、良田與良機有機結合,深挖增産潛力。

  目前,全區高效節水應用面積達到近6300萬畝,其中精準水肥調控示範面積120萬畝以上,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全區(地方)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74%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以上,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作物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

  強化儲備加工 提升産業發展水平

6月底,昌吉國家糧食儲備庫的糧庫保管員例行測量儲備糧糧情。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劉毅攝

  糧油産業的健康發展,除了需要上游生産環節的有力供應,也離不開下游收購加工各環節的提質增效。

  “通過線上預約售糧,基本不用排隊。”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喀拉塔宋村村民阿卜力克木·吐爾洪説,今年售糧流程方便快捷,糧食價格也不錯,很快就能拿到售糧款。

  夏糧豐收後,為了能讓糧農安心售糧、放心售糧,各地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購,激發市場購銷活力,充分發揮糧食産後服務中心作用,及時提供清理、收儲等服務,努力讓農民賣“明白糧”“暖心糧”“舒心糧”“放心糧”。同時,各地積極推廣應用現代倉儲管理技術,倉容應用綠色儲糧技術比例達到74%,糧庫儲糧綜合損耗率降至0.43%,庫存糧食宜存率多年保持100%,儲糧質效實現由量到質的根本性改變。

  在做好糧食收儲工作的基礎上,全區持續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通過組建區域性糧油集團,加大資源整合、資産重組力度,提高糧食企業市場競爭力。

  “集團化發展大幅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率。”昌吉州糧油購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蘇明説,企業先後實施産業鏈打造工程、組織變革工程等一系列改革,在承擔自治區和地方宏觀調整的政策性糧食經營業務的同時,還能按照市場的需求做好糧食流通經營,逐步成長為一家集購儲銷和生産加工於一體的國有糧食實體企業。

  目前,新疆各地逐步整合轄區內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已完成組建10個區域性糧油集團。各糧油集團樹立“大糧食”“大産業”“大市場”“大流通”理念,轉變過去“收原糧、賣原糧”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延伸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上下功夫,不斷挖掘新疆糧油産業發展潛力,讓更多優質糧油産品走向疆外大市場。(劉毅)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