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機械轟鳴、人來人往,一派繁忙景象。依託豐富的油氣資源,當地引進的綠色化工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建成投産後,預計可年産16萬噸尿素下游産品,廣泛用於塑料、塗料、電氣、醫藥等産業。
“政府支持力度非常大,審批手續都是園區幫我們跑的。”項目工程指揮長周漢祥告訴記者,工地加班加點趕進度、搶工期,目前項目主體建築已經完工,明年將正式投産。
6月19日,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建設工地施工正酣。新華社記者 茍立鋒 攝
作為塔裏木盆地油氣開發的主戰場和西氣東輸工程的主氣源地,阿克蘇地區圍繞新疆“八大産業集群”發展思路,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積極推進做大做強油氣生産加工産業集群、穩步推動油氣生産加工轉型升級。
“我們的原料就是天然氣,生産無污染、零排放。”周漢祥説,借助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整個生産流程基本實現綠色無污染,項目建成後將創造300多個就業崗位。
在天山腳下的戈壁荒原上,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範項目——中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於6月30日順利投産。“這座光伏站面積相當於900多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製成的氫氣供應中石化塔河煉化公司後,將完全替代企業天然氣制氫,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項目負責人周軍説。
“從項目建設之初,我們就開始操作培訓了。”中石化塔河煉化工人薩拉木·艾海提告訴記者,為配合産業綠色發展需要,綠氫項目開建以來,他們就早早參加相關新設備運行維護培訓,熟悉相關設備巡檢、維護等操作流程。
石化工業的發展壯大,不僅直接促進所在地社會經濟發展,也讓許多像薩拉木·艾海提一樣的當地群眾參與其中改變命運。 “我家之前是貧困戶,工作已有8年了,一家人都搬到城裏了。”薩拉木·艾海提説。
6月19日,中石化塔河煉化工人薩拉木·艾海提巡檢設備。新華社記者 茍立鋒 攝
視線向南,地處沙漠邊緣的沙雅縣,豐合能源、瑞鑫儲氣等LNG(液化天然氣)製備企業齊聚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借助現代化科技工藝,這些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生産,通過數字化主控系統監控操作,源源不斷的天然氣被壓縮成液體,運往各地。
沙雅豐合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波&&,豐合能源二期項目已於今年6月投産運行,如今整個廠區可年産24萬噸LNG。
依託強大的石化工業基礎,新疆能源裝備製造方興未艾,走進新疆科新重裝有限公司生産廠房,焊花四射,工人們正緊張有序焊接各類化工設備、能源設備。
6月20日,新疆科新重裝有限公司焊工阿布都阿卜力·艾合麥提正在焊接設備。新華社記者 茍立鋒 攝
“現在主要是缺人,訂單是排滿的,今年預計能完成2億元的産值。”董事長陳啟輝&&,目前公司正積極培養管理、技術人才,為明年改造擴建做好準備。(記者茍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