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關愛女性健康,科學應對更年期-新華網
2025 11/04 13:11:08
來源:新華網

新華訪談|關愛女性健康,科學應對更年期

字體:

  新華網烏魯木齊11月4日電 生命有其節律,健康需要智慧。面對從生育期邁向老年期的特殊生理階段,如何科學認識並從容應對更年期,是擺在每一位女性面前的重要課題。世界衞生組織數據顯示,至2030年,我國更年期女性群體將達2.7億規模,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不僅關乎個人生活質量,更牽動着家庭和諧與社會發展。為傳播科學知識、破除認知誤區,本期新華訪談特邀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大婦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路靜,圍繞更年期防治知識展開深度對話,為女性朋友提供專業指導,助其開啟人生的精彩新篇章。

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大婦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路靜接受本網專訪。

  主持人:提到更年期,公眾並不陌生。但從專業視角來看,更年期應如何定義?通常發生於女性的哪個年齡階段?

  路靜:更年期是指女性從生育期過渡到老年期的一個自然生理階段,大多數女性在45—55歲之間進入更年期。我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為49歲,若女性在40歲前絕經,則診斷為卵巢早衰。40—45歲之間絕經稱為早絕經。絕經年齡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並受遺傳、醫源性因素、營養狀況、社會環境及個人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影響。

  主持人:當前,中國女性在對更年期的認知上,是否存在一些常見誤區?

  路靜:確實存在三大常見誤區。

  第一大誤區是許多女性並未察覺自己已進入更年期。據世界衞生組織預測,至2030年,全球將有超12億女性處於更年期,其中中國約有2.7億。判斷是否進入更年期,可參考一個簡易標準:年齡大於40歲,且出現兩次以上月經紊亂。據此可進行初步判斷,但準確評估與診斷需依賴專業醫療檢查。

  第二大誤區是,部分女性雖意識到自身處於更年期,但未予重視,認為這是必經階段,可以依靠意志力忍受。

  第三大誤區是,儘管重視更年期,但未採取科學的應對方式。實際上,積極的治療措施能顯著提升女性中老年階段的生活質量。

  主持人:在更年期階段,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會發生何種變化?可能引發哪些身體不適?

  路靜:女性在生育期,卵巢會穩定分泌雌激素與孕激素,維持機體正常功能。進入更年期後,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泡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導致月經與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全身多個器官系統。

  常見不適首先表現為月經紊亂,包括周期延長或縮短、經量減少,乃至閉經數月。其次,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可出現潮熱、出汗等症狀,夜間盜汗易干擾睡眠。此時期情緒易波動,出現焦慮、煩躁、易怒等症狀,還可能伴有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易醒等睡眠功能障礙。此外,激素水平下降會加速骨質流失,引發骨質疏鬆,導致全身骨關節與肌肉疼痛,骨折風險相應增加。生殖泌尿系統亦會出現反應,如陰道幹澀、性慾減退、性生活疼痛,還易反復尿路感染,以及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時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心血管與代謝方面同樣可能出現問題,此階段體重易增加,糖脂代謝異常,冠心病發病風險升高。皮膚方面,彈性下降,出現皺紋、乾燥、粗糙等現象。

  主持人:更年期出現潮熱、出汗是否屬於正常現象?其持續時間通常有多久?

  路靜:潮熱、出汗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見症狀,源於雌激素減少打破體內平衡,導致血管舒縮功能異常。該症狀的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大部分女性持續一至兩年,部分女性可能持續五年或更長時間,隨身體逐漸適應激素變化而減輕。若症狀嚴重,會影響工作、生活及睡眠。性激素治療是緩解潮熱、多汗最有效的方法。

  主持人:更年期女性常出現哪些睡眠問題?這些問題與生理變化有何關聯?

  路靜:更年期女性常面臨失眠、多夢、早醒、易醒等睡眠問題,這與生理變化密切相關:雌激素能調節神經遞質,增加總睡眠時間,減少覺醒次數;孕激素則有鎮靜與催眠效應。當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共同下降時,將直接導致睡眠調節功能紊亂。此外,雌激素減少引發的潮熱、盜汗,以及褪黑素分泌減少,都會進一步干擾睡眠。若睡眠問題嚴重,應及時就醫進行評估與治療。

  主持人:更年期女性應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路靜: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強,此階段骨質流失速度加快,骨密度顯著下降,骨量每年流失3%~5%。預防骨質疏鬆需從四方面着手:

  第一,飲食調整。多攝入牛奶、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並搭配蛋黃、魚肝油或適量日照以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第二,堅持運動。進行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體力允許時可配合啞鈴等進行抗阻訓練。

  第三,改善生活習慣。避免飲酒與吸煙,以減少骨質流失。

  第四,定期檢查。應定期監測骨密度,若發現異常需及時就醫,必要時進行藥物干預。

  主持人:更年期女性易患哪些盆底疾病?相應的應對措施是什麼?

  路靜: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減少加之年齡增長,導致肌肉萎縮,以及生育造成的盆底損傷等因素,易引發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典型症狀包括壓力性尿失禁,表現為咳嗽、大笑等腹壓增高時出現不自主漏尿,或伴有尿頻、尿急;以及盆腔器官脫垂,引發下腹墜脹感、腰骶部酸痛,嚴重時陰道口有組織物脫出,影響日常生活。此外,盆底組織彈性下降及陰道幹澀可能導致性生活不適。

  應對措施需綜合施策:盆底康復訓練以凱格爾運動為核心,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接受專業盆底康復治療。生活中需控制體重、改善便秘、避免提重物及劇烈咳嗽等加重盆底負擔的行為。若症狀嚴重,如重度壓力性尿失禁或重度子宮脫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主持人:更年期女性的心理狀況及情緒波動可能影響家庭氛圍。家人應如何提供關愛與支持?

  路靜:更年期女性情緒不穩定可能使家人感到無措,甚至引發家庭矛盾。此時,家人應給予更多關愛。丈夫需理解與支持妻子,通過陪伴、交流、散步及分擔家務予以協助;子女應多探望母親,傳遞家庭溫暖,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共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女性平穩度過更年期。

  主持人:更年期女性在飲食方面應注意哪些要點?

  路靜:飲食關鍵在於遵循“均衡、控量、健康”的原則。首先,確保營養充足,多攝入瘦肉、魚蝦、豆類以補充蛋白質,輔以新鮮蔬菜水果獲取維生素與礦物質。其次,控制脂肪攝入,減少油炸食品與動物內臟的食用,選擇橄欖油、魚油等健康的脂肪來源。同時,需限制鹽分與糖分攝入,減少鹹菜與甜食的攝入,降低患高血壓與糖尿病的風險。最後,保證每日充足飲水,以促進新陳代謝,維持機體正常運轉。

  主持人:運動對更年期女性有哪些益處?從專業角度,您推薦哪些運動方式?

  路靜:運動益處諸多,包括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體重,避免因代謝率下降導致的肥胖;刺激骨細胞活性,緩解骨質疏鬆;改善情緒狀態,減輕焦慮與抑鬱。

  推薦運動包括:散步、瑜伽、團體舞蹈(如廣場舞)、太極拳、騎自行車等。若體力允許,可進行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並輔以抗阻訓練。

  主持人:除運動外,女性還可通過哪些方式緩解壓力、調節不良情緒?

  路靜:建議採取以下方法:首先,學會釋放情緒,當感到壓力時,主動向親友傾訴。其次,可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幫助,避免長期壓抑情緒。再者,培養如繪畫、音樂等興趣愛好,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提升自信與生活樂趣。同時,應主動學習更年期相關知識,理性接納這一生理過程,減少不必要的焦慮。最後,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拓展生活圈子,增加外出頻率,以減少孤獨感。

  主持人:請簡要介紹絕經激素治療(MHT)。是否所有更年期女性都適用此種療法?

  路靜:絕經激素治療是通過補充雌激素,必要時聯合孕激素,以緩解潮熱、多汗、失眠、陰道幹澀等絕經相關症狀的主要方法,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有效手段。但並非所有女性均適用。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如患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有血栓病史、嚴重肝病等,禁止使用。適用人群需經醫生全面評估身體狀況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如藥物劑量與用藥方式等。治療期間需規範隨訪,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全面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或調整方案。

  主持人:對於存在絕經激素治療禁忌症的女性,是否存在更安全的替代療法?

  路靜:若存在激素補充治療禁忌症,可考慮輔助療法,如中藥調理、針灸、按摩等,同時補充維生素D與鈣劑,預防骨質流失。此外,物理治療如經皮神經電刺激,有助於改善睡眠與緩解疼痛。但需注意,這些方法效果存在個體差異,應根據自身情況審慎選擇。

  主持人:面對身心不適,部分更年期女性會選擇服用保健品。您對此有何專業建議?

  路靜:建議理性看待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替代正常飲食、運動及必要的藥物治療。若有意服用保健品,務必先諮詢專業醫生,根據自身狀況進行選擇,切忌盲目購買。

  主持人:當更年期女性面臨嚴重的身心健康困擾時,應尋求何種專業幫助?

  路靜:若出現嚴重的抑鬱、焦慮等心理症狀,需及時到精神心理科門診,通過藥物與心理治療改善狀況。若身體出現嚴重骨質疏鬆或其他慢性併發癥,應盡快前往專業醫院,接受多學科共同檢查與治療,避免症狀進一步惡化。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的生理過程,也是女性全生命周期中歷時最長的階段。女性朋友們可以通過心理調適,加強自我保健,尋求專科醫師的科學診治。我們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優雅、平穩地度過更年期。(張理峰)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