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區黨建聯盟”破困境共致富-新華網
2025 11/03 18:08:44
來源:新疆日報

“片區黨建聯盟”破困境共致富

字體:

  深秋的焉耆盆地層林盡染。焉耆回族自治縣七個星鎮“古村探秘+生態採摘”旅游線路游人如織。

  “以前村裏就幾家小餐館,留不住游客。”11月1日,七個星鎮霍拉山村村民伊卜拉伊木·尤努斯説,現在黨建聯盟將各村旅游資源串起來,讓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收入有了明顯增加。“在旅游旺季,我家開的民宿和農家樂,每月純收入超5萬元。”

  霍拉山村有着霍拉山寺院遺址、大泉溝、小泉溝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由於地處偏遠、景點布局分散、旅游服務設施不完備,過去,游客並不多。

  像霍拉山村這種面臨發展困境的村在縣裏並不是個例。如何破解單個行政村産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這一發展難題?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磅礡力量。

  “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黨建引領産業發展,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焉耆回族自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劉暢説,為了打破行政壁壘、整合發展力量,今年,縣裏創新組建了“片區黨建聯盟”。

  具體來説,就是將全縣8個鄉鎮的47個行政村與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社、龍頭企業、電商&&等抱團聯建,聚焦“一鄉一特色”,組建8個“片區黨建聯盟”,着力培育強村富民項目,讓曾經“各自為戰”的村莊擰成一股繩。

  七個星鎮黨委書記張振偉説,通過抱團聯建,將七個星佛寺遺址、哈爾莫墩村甜葉菊和車厘子生態採摘、霍拉山村眾多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形成了七個星鎮文旅融合特色。

  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商聯促……每個“片區黨建聯盟”以此為抓手,選拔示範村黨組織書記擔任聯盟黨委書記,建立資源清單,簽訂聯建協議,定期召開議事會,定任務、明職責,形成大事共議、要事共決、實事共辦、急事共商的聯盟議事格局。

  永寧鎮成立了特色村寨聯盟,該鎮下岔河村黨總支書記馬蕊擔任聯盟黨委書記,整合聯建永寧鎮各村紅色教育基地、農家樂、合作社等資源,並與新疆教育網、庫爾勒市實驗中學、焉耆回族自治縣第三中學等多家單位建立合作關係,簽訂聯建協議,成功打造“鄉村振興·青年趣行”研學品牌、鄉村集市等。

  “現在每週都有研學團隊來。”馬蕊説,村裏的老黨員當講解員,婦女們做特色小吃,年輕人搞活動策劃,大家都忙起來。今年,村裏已接待游客1.3萬餘人次,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

  “片區黨建聯盟”帶頭,縣裏還建立了“1+3”助力機制,即每個聯盟均由包聯縣領導&&指導,負責總體協調;整合農業農村、文旅、發展改革等部門單位結對共建,進行業務輔助和政策支持;駐村後盾單位以及鄉鎮在人才和資金方面雙重助力,構建起“需求收集—部門響應—項目落地”的閉環服務。縣裏的技術骨幹、電商達人等組成顧問團,累計解決品種改良、冷鏈物流、直播帶貨等難題130余個。

  為了激發各聯盟活力,縣裏每季度召開“片區黨建聯盟”現場推進會,通過實地觀摩、研討交流等方式,分享“統一品牌、抱團發展”經驗做法。開展“聯建示範村”評選,對成效突出的聯盟給予項目資金傾斜。

  經過近10個月的不斷探索,目前各聯盟已打造焉耆鎮“共富農場”、七個星鎮文旅融合、永寧鎮特色村寨、五號渠鄉孜然産業等8個特色項目,帶動聯建村集體經濟普遍實現增長5萬元以上,吸納5000餘人就業。

  焉耆回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劉發平&&,焉耆將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深化“片區黨建聯盟”機制,借助對口援疆優勢,優化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商聯促模式,培育特色種養、農旅融合等集群,強化項目帶動和品牌建設,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助力鄉村振興和群眾增收。(記者 張雲梅)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