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於烏魯木齊市新市區的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工校區學生宿舍樓已投用滿100天。這座總建築面積6313.76平方米的宿舍樓,憑藉“智能建造+裝配式技術”雙核驅動,實現“90天主體封頂、50%裝配率、機器人施工”三大突破,為700名學子打造了安全智能的住宿空間,同時,項目獲評“烏魯木齊市智能建造示範工程”,成為區域內校園建設領域的標杆項目。

項目實景圖照片
項目搭建全鏈條數字化體系,利用參數化設計及協同建模方法完成建築、結構專業BIM模型搭建,為深化設計、施工協調提供數字化支撐;應用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構建智慧項目管理&&,通過傳感器實時採集數據,實現安全、質量、進度的全面提升。
智慧建設築牢校園項目安全防線
項目以“常態化巡查、專項治理與智慧安全預警”相結合的方式築牢日常安全管理防線,收到2封表揚信。施工期間,項目做到塔吊可視化監控的同時,部署全方位安全監控系統,並於2025年5月開展高處作業樣板工程觀摩,通過“實景觀摩+實操演練”推動標準化建設。2024年8月,項目承辦塔式起重機可視化旁站監督培訓,通過在設備關鍵部位布設監控,實時轉播安裝、頂升、拆除全過程,消除監督盲區,規避違章風險。

智能建造打造校園建設質量樣板
項目成立“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青年創新工作室”,組建“黨員技術攻堅小組”,累計斬獲四建優秀專利、建工優秀專利各1項,獲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篇,以技術創新破解建設難題,推動項目高質量落地。

從樓蓋採用的免拆底模鋼筋桁架樓承板,到非承重圍護墻使用的自保溫砌塊,再到內隔墻選用的蒸壓加氣混凝土板,項目以50%的裝配率踐行綠色建築理念,為校園建設領域推廣智能建造技術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樣本”。2025年7月,項目入選“烏魯木齊市智能建造示範項目”,標誌着其技術創新與實踐應用得到行業認可。
智能施工造刷新校園建設速度
建設過程中,項目部以履約為導向,通過每日生産例會、每週履約協調會等機制,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優化關鍵節點、形成剛性計劃,精準調配材料,及時掃除履約障礙。從材料採購到進度管控,每個環節均以數據驅動決策,200名建設者晝夜攻堅,實現高效建設,提前15天完成“基礎出正負零”節點,3個月內實現主體封頂,並提前10天通過主體結構驗收。

智能施工造刷新校園建設速度
走進項目建設現場,這裡曾活躍着一組特殊的“建設者”——打磨機器人與噴塗機器人組成的“雙機器人協同作業系統”。在精裝修階段,室內噴塗機器人基於BIM模型規劃路徑,實現毫米級軌跡控制,噴塗均勻度超90%,較人工節省10%塗料、壓縮25%工期;打磨機器人則憑藉激光定位與自適應磨頭,消除人工誤差,效率提升50%,且粉塵收集率達80%,既保障施工質量,又守護工人健康。
項目負責人&&,項目的竣工啟用,是發展新質生産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在工程建設領域的一次生動實踐。它既完善了校園功能,更通過探索智能建造新模式,為新疆乃至西部地區的建築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樣板。(通訊員 王少榮 陳軍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