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業強區 逐夢“塞上糧倉”-新華網
2025 10/10 13:07:48
來源:新疆日報

建設農業強區 逐夢“塞上糧倉”

字體: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特別是對於新疆這樣的農業大區來説,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近年來,新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區目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譜寫新時代新疆“三農”工作新篇章。

  近日,新疆“三農”發展取得新成就——“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實踐”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13場舉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黨的二十大以來新疆“三農”工作取得的新成就,新疆正錨定打造全國優質農牧産品重要供給基地的職責使命,從昔日戈壁荒漠變成國家“塞上糧倉”。

  重要農産品産能持續提升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首要任務。近年來,新疆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堅持“區內結餘、供給國家”糧食工作方針,實施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全區糧食生産能力持續提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糧食總産量466億斤、全國排名第13位,成為全國可調出糧食量最多的産銷平衡區;糧食單産1049.7斤/畝,躍居全國第一。今年,全區夏糧再獲豐收,總産達684萬噸,單産再創新高,達411.5公斤/畝,新疆以實際行動為“中國碗”裝了更多新疆糧。

  新疆棉花生産的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2024年棉花總産568.6萬噸、佔全國的92.3%;皮棉平均單産首次突破150公斤/畝,達到154.9公斤/畝,“中國棉花看新疆”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提升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的過程中,新疆&&一攬子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推動政策資金向糧油生産大縣和大面積單産提升聚焦。各地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支撐,以合理密植為主推技術,以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技術為重點,挖掘糧食增産潛力。

  目前,全區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989萬畝、佔耕地面積的近六成,田間高效節水和水肥一體化面積7289萬畝、佔耕地面積的近七成,80%以上的糧食種在了高標準農田上,糧食增産的基礎更加牢固。

  畜牧業是新疆傳統基礎産業和特色優勢産業。近兩年,受國際國內市場影響,牛羊肉及生鮮乳價格低位運行,為有效應對不利局面,新疆及時&&穩定肉牛肉羊及奶産業發展九條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政策穩産能、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的作用,穩住了畜牧業發展基本盤,推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2024年末,全區豬牛羊存欄5369.58萬頭(只)、出欄4588.66萬頭(只),肉産量211.76萬噸、牛奶産量198.08萬噸、禽蛋産量41.41萬噸。今年以來,全區活牛、活羊及牛羊肉價格企穩回升,牛奶價格跌幅收窄,能繁母畜存欄保持穩定,高産奶牛結構持續優化,實現了政策預期。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新疆建設農業強區,不僅要有過硬的農産品生産能力,加工、銷售、品牌培育一樣不可或缺。

  近年來,新疆堅持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實施促進農産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一系列支持農産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下大力氣推進延鏈補鏈強鏈,積極拓展産業增值增效空間。

  今年8月,在2025香港美食博覽會上,“品味新疆”系列優質農産品憑藉綠色、品質、美味、健康的品牌形象實力“圈粉”,新疆參展企業與採購商達成購銷意向訂單近9000萬元,新疆優質農産品品牌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新疆持續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促融合,紮實做好“土特産”文章,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産業。同時,全區深入實施品牌強農行動,集中打造“品味新疆”農業品牌整體形象,在全國授權開設“品味新疆”運營中心10家,新疆農産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公信力持續提升。

  目前,新疆已累計培育國家、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四級”龍頭企業1839家。全區堅持以工業化思維推進農業産業化,實施農業産業融合發展項目,累計建設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10個、現代農業産業園14個、農業産業強鎮55個、自治區現代農業産業園27個,推進生産、加工、流通等全環節升級。2024年全區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較2021年增長8個百分點,農産品加工增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年,新疆&&支持農産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圍繞解決新疆農業生産強、加工弱,産品強、産業弱,品質強、品牌弱,點上強、鏈條弱等突出問題,全面提升農産品産地加工、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綜合利用加工水平,推動現代農業由生産主導向加工主導轉型。今年1月至7月,自治區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4%,全區農業全産業鏈規模持續壯大。

  讓鄉村發展更具活力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新疆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以産業、就業為重點,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今年夏季,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山坡上大片的薰衣草綻放成花海,吸引着全國各地的游客打卡留念。20年前,四宮村還被當地人稱為“石頭村”,滿是石頭的地裏種什麼都難有收穫,村民們生活清貧,無事可做。

  2021年,在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的支持下,四宮村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入社會投資,以“詩意田園風光”為主題重點打造特色民宿、特色餐飲項目,形成一條完整的薰衣草旅游觀光線路,依託文旅産業激活鄉村發展潛力。2024年,四宮村吸引全國各地游客50余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9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2萬元,完成從石頭村到網紅村的蝶變。

  在新疆,有很多像四宮村這樣的村莊走上了依託特色産業發展致富的道路。特別是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五年過渡期內,新疆積極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因地制宜培育發展鄉村産業,每個脫貧縣都形成了2至3個特色主導産業,通過守底線、興産業、強幫扶、促增收,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

  2024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較2021年增長24.7%,年均增長7.6%,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鄉村要發展特色産業,離不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支撐。

  為此,新疆以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為目標,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不斷提高,和美鄉村建設邁出新步伐。

  目前,新疆農村安全住房率達100%,自來水普及率達99%,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接近92%,電網供電可靠性達99.9%,建制村5G網絡通達率達92%,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達96%以上,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63%,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0%,越來越多的鄉村成為看得見綠水青山、留得住鄉韻鄉愁的好地方。(記者 劉毅)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