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季。
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天山南北如畫的“豐”景壯美多彩。從田間地頭到物流倉儲,機械化、智能化全程采收;從加工車間到展銷會場,新疆特色農産品精深加工、精準營銷的産業文章在細化深化。
大地流金,歲月如歌。新疆各族人民在濃濃的“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氛圍中,在共享豐收喜悅、同抒感恩情懷的真情裏,深切感受着“三農”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
廣闊田疇
穩産增收上&階
“看,棉桃都裂開了,再過一週我們就上採棉機。”9月20日,在沙雅縣紅旗鎮多勒昆村寬闊平坦的條田旁,沙雅縣德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聯社成員艾則孜·艾合麥提高興地説。
和土地打交道30多年的艾則孜坦言,自從他們祖祖輩輩種的地變成高標準農田後,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種啥産量都高。年年豐收、年年增收,村裏人不過上好日子都難!這樣的變化,在沙雅縣每個村都能看到。因為從2017年起,國家在沙雅縣渭幹河灌區開展50萬畝農業高效節水增收試點,借助這個項目工程,沙雅縣無數“小塊田”變成“高産田”,一大批種植、節水、勞務服務合作社應運而生。
眼下,在位於天山北麓的瑪納斯縣,制種玉米陸續進入收穫期。這裡光熱水土資源豐富,是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産基地,由於持續推進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農田格局,使得無人機飛防、水肥一體化技術得到普遍運用,再加上採取“合作社+農戶+企業”的生産經營模式,制種玉米從前些年的畝産300多公斤提升到現在600公斤左右。
今年,伽師縣近150萬畝棉田實現高質高産,豐收的畫卷裏少不了棉農的笑臉。該縣西克爾庫勒鎮富民村棉農艾比布拉·圖貢説,他家種了200畝棉花,平均每畝籽棉産量超500公斤,由於高標準農田可以開展大型農機作業,種植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減少了。以近年采收棉花為例,一台採棉機一天能採150畝至200畝地,他家的地一天就採完了,這在人工採棉時代,從沒想過能有這樣的效率。
農田標準高,豐收根基牢。近年來,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序轉接發展改革、財政、國土、水利等部門原有的農田建設相關職能,實現了源頭整合、集中管理,初步構建起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考核、統一上圖入庫的“五統一”農田管理新機制。截至2023年底,全區上圖入庫的高標準農田達3966萬畝,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建設目標任務,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小麥單産提高5%以上,玉米單産提高20%以上,棉花單産提高10%以上,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增加30%至50%,農田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
多彩田園
産品走向多元化
“以前蘿蔔白菜是當家菜,現在想吃啥就有啥。”日前,在疏附縣托克扎克鎮紅旗村溫室大棚裏,正在採摘黃瓜、西葫蘆等蔬菜的菜農曾茂林説。該村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現在種有50個品種的蔬菜,四季鮮蔬不斷。
疏附縣農業農村局園藝發展中心負責人約麥爾·艾麥提介紹,近年來,疏附縣不斷優化農業産業布局,不斷在引優品種、技術指導、優化服務、創新管理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蔬菜種植管理水平,推動3個蔬菜鄉鎮、37個蔬菜專業村的農民增收致富。現在,全縣形成以日光溫室、拱棚、露地蔬菜為主的蔬菜産業發展格局,實現蔬菜四季生産、全年供應。
在奇&縣老奇&鎮香妃海棠果種植基地,紅彤彤的果實綴滿枝頭。誰能想到,這裡曾是“風吹沙揚、乾旱貧瘠”之地,自2019年通過引來企業規劃建設香妃海棠果種植基地,僅6年就讓荒坡披上了綠裝,結出的香妃海棠果還賣到了越南等國,成為當地農民眼裏的“黃金果”。今年,基地的800畝挂果全部被外商訂購。
這段時間,喀什地區的核桃、石榴、紅棗等果品陸續進入采收期。喀什地區是我國巴旦木、開心果集中栽培區,也是核桃、紅棗等特色果品重要産區。近年來,當地立足資源稟賦,全力培育特色林果産業,構建現代化林果産業體系,形成九條特色果品産業鏈,推動傳統林果業轉型為支撐鄉村振興、帶動群眾持續增收的綠色富民産業。
尼勒克縣烏拉斯&鎮大山深處擁有優質蜜源植物200多種,是新疆黑蜂自然保護區,落戶到此的新疆種蜂繁殖場黑蜂蜂業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出10余種蜂産品,每一瓶核心區的蜂蜜都擁有“身份證”;英吉沙縣英也爾鄉的蟠棗從“一村特色”向“全鄉産業”延伸,推動林果業結構由傳統品種逐步轉向多元支撐;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賽裏木湖,每年可捕獲高白鮭成魚500噸以上,年産值超4500萬元……
隨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加速推進,天山南北多彩田園裏,“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魚簍子”裏的農産品種類愈加豐富多元。
産業融合
豐收碩果展示忙
今年豐收節,全疆各地舉辦了不同形式的慶豐收活動。從鄉村的勞動賽事、農産品評比、直播活動,到縣市的推介會、展銷會、主題晚會,線上線下展示的不僅是特色農産品和優質品牌,更是農文旅融合、一二三産業融合的成效和潛力。
9月20日,烏蘇市“迎國慶·慶豐收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丰韻大地·同心築夢”豐收慶典主題晚會舉行,來自對口援疆省市及當地的多支優秀演出團隊精心呈現了14個精彩節目,用深情的歌聲、優美的舞姿表達了對祖國的感恩和對家鄉的熱愛。
同日,在洛浦縣恰爾巴格鎮闊恰艾日克村舉行的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國慶中秋促消費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各類優質特色農産品琳瑯滿目,特色美食香氣四溢,不僅展現了農業豐收的豐碩成果,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還有效促進了消費,實現了“慶豐收、享美好、促消費”目標。
9月19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分公司聯合該縣塞威氏農林專業合作社開展電商直播活動。開播僅1小時,當地盛産的蜜脆蘋果訂單量就突破100單,銷售額超33萬元。近年來,該分公司通過消費幫扶帶動農民增收、産業增效,探索出一條“郵政+農産品+電商”的鄉村振興新路。
“此次推介會為沙雅農産品打開了長三角市場的大門,後續我們會持續深化與嘉興的合作,組織沙雅種植大戶、農産品加工企業到嘉興考察學習,借鑒當地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市場營銷經驗。推出‘文旅+農産品’套餐,游客到沙雅旅游時,不僅能欣賞胡楊美景,還能購買特色農産品,實現‘旅游帶動消費,消費助力産業’的雙贏局面。”9月20日,在浙江省嘉興市烏鎮舉辦的沙雅縣農文旅融合暨産業推介會上,沙雅縣委農辦主任、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劉文明説。
一場場熱情似火的節會中,豐收季的活動在持續,農文旅的推介在持續,新疆各地簽訂的産品訂單、合作項目紛至沓來,接待的游客團隊、考察客商絡繹不絕,新疆金秋的“含金量”和“含新量”成色更足。(張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