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節,天山南麓的塔裏木河流域漸漸褪去青翠,披上金色的外衣。金色的夕陽下,遠處的沙丘映着連片的胡楊,連水面上都是一片波光粼粼的金色。
新疆分佈着我國面積最大的胡楊林,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塔裏木河流域。每年九月中旬,這片胡楊林開始轉黃,十月中旬前後進入最佳觀賞期。

坐上輪&縣塔裏木胡楊林景區區間車,駛入胡楊林深處,道路兩側,胡楊姿態萬千,景隨車移。這座面積達100平方公里的公園,集胡楊景觀、沙漠景觀為一體,是秋季觀賞胡楊林的絕佳觀賞地。
怪樹林、蒼涼古道、網紅公路等熱門打卡點,吸引着游客拍照留念。在“怪樹林”之景,脫盡枝葉的樹榦保持着倔強的姿態,有的如昂首問天,有的似俯身低語,在光影裏織就一片帶着蒼涼美感的秘境。它們默默見證着塔裏木河兩岸的變遷,成為沙漠中無聲的“活化石”。

繼續前行,一片浸在水中的“年輕”胡楊映入眼簾。這裡的胡楊充滿生機,嫩黃的葉片在陽光下泛着晶瑩的光澤。“前段時間上游來水,過上幾天,這些積水就會慢慢滲入地下,滋養土壤深處的根係。”景區講解員古再努爾·亞森向記者介紹。相較於其他樹木,胡楊根係異常發達,主根可深達地下6米以上,部分甚至超20米;側根如蛛網般向四週擴展,水平延伸達數十米。
介紹完地下的根,古再努爾又指着樹葉説:“胡楊的葉子也會隨着樹齡變化,幼樹呈柳葉狀,中年時圓形,大樹為楓葉狀。”這些特性正是胡楊能頑強適應乾旱環境的秘訣。

行車約17公里後,便抵達以恰陽河命名的景區終點站。恰陽河是塔裏木河重要支流,也是這片胡楊林的生命之源。在此,游客可以轉乘森林小火車,繼續深入林區,沉浸式體驗童話般的金色世界,也可以乘上小船,沿河道婉轉漂流,體驗“水在林中流,林在水中生”的奇妙景致。
眼前的胡楊長得肆意張揚,枝葉在風裏招展,滿是蓬勃的生命力,但它們也曾歷經“生死考驗”。20世紀70年代起,過度開發和利用曾讓塔裏木河下游斷流,沙漠裏依水而生的胡楊,因長期得不到水分,逐漸枯亡。“我剛來這裡工作時,胡楊樹枯死的不少,幼胡楊更是難以成活。”在景區工作了15年的老員工李林回憶道,“現在通過生態輸水,幼樹成活率明顯提高。”

自2000年起,新疆連續20餘年向塔裏木河下游生態輸水,2016年起又實施塔裏木河流域胡楊林保護區引洪補水工作,逐步喚醒這片古老的生命綠洲。如今,在廣袤的荒漠戈壁上,與胡楊林一同鋪展開來的還有成片的紅柳,珍稀野生動物的數量也逐漸增多。
隨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塔裏木胡楊林的知名度不斷攀升,不少游客慕名而來,近距離感受胡楊的壯美與頑強。景區經理高鵬介紹,2024年景區接待游客量達24萬人次,今年游客量有望創造新高。
策劃:王黎、李歡
記者:古扎麗努爾、張瑜、賀小童
視頻:古扎麗努爾、張瑜
海報製作:李歡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新疆分社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