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聲碎,朝霞鎏金。今年夏天,在新疆昭蘇縣天馬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的演出現場,懷抱女兒的馴馬師馭馬騰空而起,衣角生風,仿佛與汗血馬融為一體。觀眾席間驚呼聲與掌聲如潮水般涌起。
這名馴馬師名叫希爾扎提·奴魯木,今年30歲,目前是新疆野馬集團汗血馬基地的馴馬師,帶領整個馬隊每日訓練、演出,將自己熱愛的馬文化介紹給眾人。
“選擇了一項事業,那就好好追求吧。”希爾扎提説出這句話輕如牧歌,卻重若馬蹄。
十年前,當他決意將“騎馬”作為一生的事業時,身為牧民的父母極力反對,不希望他重復父輩的生活。然而這個來自“天馬故鄉”新疆昭蘇縣的少年,血液裏流淌的是草原的呼喚。為了更好地實現夢想,他離開家鄉,奔赴位於烏魯木齊的新疆野馬集團汗血馬基地。
希爾扎提一改在草原上的隨性,從刷馬、喂料等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在無數次跌倒與騰躍之間學習騎馬的標準姿勢,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專業的馴馬師。
結束在天馬節的表演,身為馬隊隊長的希爾扎提回到基地繼續與隊友一同訓練,為游客展演。訓練場上,希爾扎提身影挺拔、聲音沉穩,手中韁繩如指揮家執棒,演繹着人馬之間的信任與默契。
在工作中,希爾扎提將自己十年來學習總結的經驗耐心教給每年新入職的年輕人。近年來,僅在新疆野馬集團,就有累計800余名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漢族等多民族農牧民前來務工,從事馬産業相關領域的工作。
如今,夢想在血脈間延續。希爾扎提5歲的女兒夏克拉每天從幼兒園放學後,總會奔向馬場。夏克拉小小的身影翻身上馬,眼神明亮如星,仿佛重現父親童年的模樣。
夏克拉現在是汗血馬基地最受歡迎的小騎手,擁有自己的“粉絲團”。這個夏天,父女二人重返故鄉昭蘇,在天馬文化旅游節的舞&上展示技藝,實現夢想。父親懷抱女兒策馬疾馳如箭,馬蹄聲和歡笑聲在故鄉的草原上合奏齊鳴。
依託天馬文化旅游節&&,不少昭蘇農牧民實現向馴馬師的身份轉變,不僅提升了收入,也推動了當地馬産業闊步發展。
在昭蘇土生土長的巴依爾塔自幼愛馬。二十多年前,他先後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學習馬術,成為圈內知名的馬術教練。看到家鄉的馬産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巴依爾塔於2023年回鄉開辦馬術俱樂部和戶外運動俱樂部,聘請當地20余名農牧民經過訓練成為馬術教練。
“我從小就在這裡長大,會跑的時候爺爺就把我放在了馬背上。今後我還想繼續擴大我的馬術俱樂部,讓更多人喜歡上馬文化,喜歡上昭蘇。”巴依爾塔説。
目前,昭蘇縣馬匹存欄量達12.2萬匹,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已構建起集良種繁育、競技賽事、醫療防疫、交易流通、文化旅游於一體的全産業鏈發展格局。
依託獨特資源稟賦,昭蘇縣僅2024年就舉辦了馬産業品牌賽事149場次,不僅吸引了國內外騎手參賽,更帶動了賽馬育種、訓練、馬醫、馬匹交易等相關産業。2024年,馬産業全産業鏈産值約14.23億元。
從昭蘇草原到馬術舞&,從孤獨追夢到帶領家族新生代馳騁,希爾扎提用十年光陰證明:當熱愛浸透汗水,當傳統照進現實,天馬故鄉的孩子,終能駕馭自己的人生,奔向更遼闊的遠方。(記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