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新華網
2025 09/16 10:53:4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字體:

  沙漠與綠洲,這場在新疆綿延千年的自然博弈,正被改寫。新疆各族群眾以堅定的意志和智慧的雙手,一寸一寸向沙漠要綠色,一尺一尺為荒原織錦繡,書寫了一部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態史詩。

  金秋九月,走進於田縣萬花園防沙治沙區,只見沙漠玫瑰、桃樹、杏樹頑強生長,連片成廊,煥發着蓬勃生命力。而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茫茫沙丘。

  “去年我承包了70畝沙地種玫瑰花,現在全部成活了。”於田縣奧依託格拉克鄉依格孜都維村村民伊卜拉伊木·阿布都艾尼語氣中滿是對未來有好收成的憧憬。如今,越來越多當地群眾主動承包沙地,播綠治沙,在漫漫黃沙中踏出了一條條綠色致富路。

  新疆是我國沙漠面積最大的省份,風沙危害嚴重影響着群眾生産生活。

  30年前,於田縣奧依託格拉克鄉托格拉吾斯塘村村民買吐遜·依明尼牙孜的家在沙漠邊緣,推窗見沙丘,播種懼風來,一場沙塵暴,就能讓剛出土的棉花苗蕩然無存。

  2004年春季的一場沙塵暴讓買吐遜記憶猶新。正午時分在家休息的他突然感覺天暗了下來,屋外狂風呼嘯,沙粒打着門窗啪啪作響。這場沙塵暴整整持續了3天,嚴重時能見度不足10米,給於田縣農業生産帶來巨大影響。

  2009年,新疆環保部門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全疆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0多億元,間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治沙,成為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且末縣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沙漠面積佔全縣面積的38.4%,是新疆乃至全國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1998年,且末縣成立防風治沙工作站。

  2005年1月,23歲的帕提古麗·亞森加入且末縣防風治沙工作站,成為當地第一批防沙治沙女護林員。一把鐵鍬一把鐮,一塊馕餅一壺水,她日行三十多公里,割蘆葦、扎草方格、栽樹苗,在車爾臣河東岸的沙漠邊緣一幹就是20年。她親手種下數萬棵樹,讓綠色一點點扎根蔓延。

  如今,在且末縣各族群眾共同努力下,車爾臣河東岸沙漠邊緣建成了一條長約20公里、寬約7.5公里的生態長廊,成功遏制沙漠擴張。

  阿克蘇柯柯牙,曾經是一片“每年春季黃沙遮天”的不毛之地。通過各族幹部群眾年復一年的植樹造林,如今這裡已蔚然成林——一道融合生態林與經濟林的“綠色長城”赫然屹立,不僅改變了自然面貌,也托起了萬千百姓的致富希望。

  “小時候最怕柯柯牙春天的風沙。現在,我在這裡開了農家樂,日子越過越好。”阿克蘇市民李洪榮感慨道。

  截至目前,柯柯牙造林面積超過120萬畝,成為世界荒漠化治理的典範。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防沙治沙工作。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瑪幹沙漠鎖邊工程完成“合龍”,建成環塔克拉瑪幹沙漠3046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衛星遙感影像顯示,這是世界最長的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

  這一恢宏成就的背後,是新疆多年來防沙治沙的堅持不懈。自1978年國家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以來,新疆累計植樹70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1.03%提高到2024年的5.06%。過去30年,人工綠洲面積由6.5萬平方公里增至10萬平方公里。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結果顯示,新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首次“雙縮減”,結束了全國唯一沙化土地擴張省份的歷史,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站在新的起點,新疆各族人民正以更大的決心與鬥志,續寫人與沙漠和諧共生的壯美篇章,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堅實而磅礡的新疆力量。(曹華)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