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都流出一首讚歌……”8月15日,“法治築夢強國有我”2025年青少年“法治夏令營”研學活動返程列車上,來自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以及和田地區的90名青少年,唱起《我和我的祖國》。歌聲清脆、真摯,掠過車窗,融入遼闊大地——這是10天研學之旅産生的共鳴,更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的聲音。
8月6日至16日,這群邊疆青少年從烏魯木齊奔赴北京,在行走中觸摸法治溫度,在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與對法治的敬畏心,一同烙印進成長軌跡,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心田悄然萌芽。
天未破曉,天安門城樓前已站滿屏息等候的身影。當五星紅旗伴着晨光冉冉升起,來自和田地區的薩皮婭·托合提麥麥提攥緊衣角:“課本裏的圖片突然變成真的,唱國歌時,我的心撲通撲通跳得厲害,手心都是汗。”在她身旁,阿克蘇地區少年巴依阿斯勒·沙太踮着腳,目光追隨着五星紅旗升至頂端,“前面的老爺爺抹眼淚,我也跟着鼻子發酸。老師説國旗是先烈用鮮血染紅的,今天我真正懂了這句話的意義。”
中國法院博物館內憲法宣誓墻前,孩子們高高舉起右拳,稚嫩的誓言透着堅定。來自和田地區的阿卜杜許庫爾·吾布力輕撫身旁的青銅獬豸,若有所思:“老師講,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象徵對法律公平正義的守護。”在模擬法庭上,他成為了一名“法警”。當他攥着傳喚牌,用略帶顫抖卻格外清晰的聲音喊出“請被告入庭”時,全場的安靜讓他突然明白:“這身法警制服的分量,是守住法律規矩的第一道崗,更是讓人們安心的力量。”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全場肅穆,孩子們依次將潔白菊花敬獻在浮雕前。來自阿克蘇地區的吐爾買買提·艾尼凝視着密密麻麻的烈士名錄,久久不語。“那麼多名字,有的人還很年輕。”他輕聲説,“沒有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哪有我們現在安穩讀書的日子?原來‘家國’這兩個字,是先輩們用生命守護的。”這一刻,民族的記憶與少年的感悟在這裡交匯。
“先輩們,他們不害怕嗎?”在北京大學紅樓了解“五四運動”歷史時,來自阿克蘇地區的莫提外爾·麥合木提的提問,得到講解員深情回答:“也害怕,但他們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信仰——那就是讓祖國強大。”參觀結束後,莫提外爾對領隊老師説:“我要向先輩們學習,努力學習知識,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少年強則國強。”參觀八達嶺長城時,孩子們大聲背誦着《少年中國説》。其間,開展徒步挑戰賽時,孩子們互相攙扶;組織法治知識問答時,孩子們搶答聲此起彼伏。來自喀什地區的宋欣瑤望著連綿的城垣説:“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要像城磚一樣,緊緊靠在一起。”
世紀劇院的舞&上,中央民族大學學生與新疆孩子同&表演。來自阿克蘇地區的艾斯瑪·艾買爾演唱了歌曲《萬疆》。“華夏大地,山河遼闊,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微笑着邀請台下觀眾,“歡迎大家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那裏的人們心裏也都裝滿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北京之行落幕,孩子們載着滿滿的收穫登上返程的列車。相冊裏的天安門、長城、故宮,是看得見的風景;心裏的法治信仰、家國認同,是扎了根的成長。當《我和我的祖國》在車廂裏響起,其中有對祖國的赤誠,有對團結的認同,更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些來自新疆的青少年,帶回的不僅有故事,更有一顆被星火點亮的心。(記者 司路路 通訊員 克熱木江·阿布力米提 姜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