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築基石 創新引領西安供水主幹道建設破局攻堅-新華網
2025 08/15 16:05:11
來源:中建新疆建工四建

科技賦能築基石 創新引領西安供水主幹道建設破局攻堅

字體:

  城市供水,是民生之基、發展之要。西安市西南郊水廠二期一階段配水管道西線3標段項目,肩負着將優質水源輸送至城市肌理的重任——全長7.39千米的DN2200管道主線,如同一條“生命動脈”,串聯起千萬市民的用水需求。面對工程建設中的重重挑戰,項目部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在工藝革新、智能管理、細節優化中突破壁壘,為西安供水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破局“天塹”:從“焊軌攻堅”到“坦克輪滑”的效率革命

  臨興高速段的穿越施工,曾是項目推進的“攔路虎”。按照原設計,需在高速段內鋪設滑軌引導鋼管就位,每隔6米就要焊接一組軌道支架,31組支架的焊接作業不僅要消耗大量工時,更隱藏着多重風險,有限空間內的二保焊對通風要求極高,稍有不慎便會影響焊接質量;施工人員頻繁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安全隱患持續攀升。

  “不能被既有方案困住手腳!”項目部召開技術攻堅會,聯動設計、施工、安全多部門反復推演,最終敲定“坦克輪滑入”新工藝——放棄地面軌道焊接,改用具備承重強、移動穩特點的坦克輪,在工作井內即可完成鋼管推送。這一創新如同“改弦易轍”,不僅省去了大量的地面焊接作業,極大程度縮短了該段施工工期,更減少了施工作業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讓安全管控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規避”,實現了效率與安全的雙重躍升。

  精鑄“天工”:BIM技術讓“擠迫場地”變身“有序戰場”

  施工場地內,大型設備、材料堆存、作業區域交織,空間狹小的現實讓工序銜接成了難題——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設備“打架”、材料轉運受阻的情況,影響整體施工節奏。

  項目部敏銳捕捉到BIM技術在空間管理中的核心價值,將其深度融入施工平面設計全流程。通過建立三維可視化模型,施工場地內的塔吊位置、材料堆場、臨時道路、作業分區等要素被精準“搬進”虛擬空間,技術人員可直觀模擬不同工序的空間佔用情況。

  這種“數字預演”讓施工方案從“經驗判斷”轉向“數據支撐”,不僅使場地空間利用率大幅提升,更避免了因工序衝突導致的返工,為“完美履約”築牢了智能管理基石。

  雕琢“細節”:注漿孔裏的“小創新”守護“大安全”

  “大工程要經得起細究,小細節能決定成敗。”在鋼管注漿施工中,注漿孔的封堵質量直接關係到後期管道試壓安全——若封堵不嚴出現泄漏,輕則延誤試壓進度,重則影響管道使用壽命。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項目部組建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聯動科技、項管、安全等部門進行技術創新,專攻這一難題。經過多次試驗,團隊研發出新型注漿孔打壓設備,該設備能夠對鋼管注漿孔進行快速、準確的打壓測試,及時發現封堵缺陷,有效防止後期管道整體試壓泄漏。新設備操作簡便,效率更高,且能有效保證施工質量。

  從頂管工藝實現高效穿越臨興高速,到BIM模型助力精細管控,再到注漿孔設備守護質量底線,西安市西南郊水廠二期配水管道項目的每一步突破,都鐫刻着“科技賦能”的印記。作為西安供水網絡的重要樞紐,該項目不僅為城市輸送着清澈活水,更積累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經驗。項目部將持續以創新為筆,在後續建設中續寫突破篇章,讓這條“生命動脈”更強勁、更可靠,為西安城市發展與民生改善貢獻央企力量。(通訊員 董佳輝 李偉鼎)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