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老兵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新華網
2025 08/05 17:51:28
來源:石河子大學

探尋老兵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

字體:

  7月11日,石河子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青春逐光,‘鄉’約振興”社會實踐團走進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沙海老兵紀念館,傾聽老兵故事,深入學習沙海老兵“扎根新疆、熱愛新疆、屯墾戍邊”的崇高精神,在紅色文化中汲取鄉村振興的青春動能。

  實踐團成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重溫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屯墾戍邊歷史。1949年12月,四十七團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二軍五師十五團的1803名官兵接到“火速進軍和田”命令,為盡快抵達,他們在沒有補給、裝備簡陋的情況下,毅然選擇徒步穿越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歷時18天,行程790多公里,勝利完成平叛任務,解放和田。

  王震將軍的一紙電令“十五團駐和田,萬不能調”,這支英雄部隊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老兵們響應黨中央“屯墾戍邊”的號召,集體脫下軍裝、拿起鋤頭,扎根戈壁荒漠,挖渠引水、開荒造田、建設邊疆。紀念館中,生銹的坎土曼、泛黃的老照片,記錄了他們“人拉肩扛”修水渠、推沙丘的艱辛歷程。這些展品不僅見證了老兵們的奮鬥與犧牲,更成為激勵當代青年擔當作為的強大動力。

  兵團精神代代傳承,兵團事業在後人接續奮鬥中不斷譜寫新篇章。如今,四十七團林果種植面積達3.63萬畝,其中紅棗種植面積佔比達九成,建強優質紅棗生産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牧業,實現了由以往單一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向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方向轉變,農業結構不斷優化,鄉村産業振興步伐加快。

展館通過數百件實物史料、近千幅圖文資料,搭配實景復原,全景展現沙海老兵從行軍解放到屯墾戍邊的壯闊歷程,看著一件件充滿歷史痕跡的展品,實踐團成員們深受觸動。團隊成員趙吉愷感慨道:“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大力弘揚兵團精神、胡楊精神和老兵精神,忠實履行新時代職責使命,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鄉村振興的戰場上貢獻青春力量!”

  社會實踐團帶隊老師張志英表示:“此次四十七團沙海老兵紀念館之行,不僅讓同學們更深刻地領悟沙海老兵可歌可泣的事跡,更激勵着青年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堅定信念,希望同學們將其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

  參觀結束後,全體實踐團成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前久久駐足,大家紛紛&&,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用行動踐行老兵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趙吉愷、王鑫傑、曹雨婷、張志英)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