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了解到,位於我市南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烏拉泊古城,已得到國家文物局同意,被納入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立項單位名單,將經過系統打造,成為守護中華文明根脈、講述中國故事、滋養民族精神的文化地標與公共空間。

烏拉泊古城外景。記者王暢彤攝
烏拉泊古城一直備受各界關注。該城規模宏大、保存較完整,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長約550米,東西寬約450米,周長約2000米,城墻夯築,角樓、甕城等遺跡清晰可見。

烏拉泊古城內的觀光步道。記者王暢彤攝
按照考古工作是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貫徹保護為主、考古先行的工作思路。今年6月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烏拉泊古城完成勘探工作,7月1日,烏拉泊古城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按計劃考古工作人員將在今年對古城內1000平方米範圍進行考古發掘。

烏拉泊古城航拍圖。記者王暢彤攝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烏拉泊古城考古隊負責人胡興軍介紹,烏拉泊古城考古發掘項目屬於主動性考古發掘,已列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

烏拉泊古城航拍圖。記者王暢彤攝
烏拉泊古城進行的考古工作,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新疆大學歷史學院、新疆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共同開展。

烏拉泊古城歷史陳列館內的展品。記者王暢彤攝
烏拉泊古城被納入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立項單位名單後,將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指導,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和目標,完善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深入開展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等工作,持續做好考古成果轉化,強化文化産品供給,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烏拉泊古城歷史陳列館內的展品。記者王暢彤攝
據了解,國家文物局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管理工作。本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有烏拉泊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及交河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兩家單位被批准納入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立項單位名單,考古遺址公園符合若干條件且已初具規模後再開展評定工作。評定合格者,由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稱號,並向社會公布。

烏拉泊古城歷史陳列館內的展品。記者王暢彤攝
也就是説,本次烏拉泊古城獲准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名單,是未來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先決條件。
此外,大家熟悉的圓明園、三星堆遺址、秦始皇陵等,都建成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地標,而北庭故城是新疆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什麼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近日,國家文物局完成新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從30家申報單位中最終確定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至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評定65家,分佈在全國21個省(區、市)。
很多人會問,什麼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根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研究闡釋、保護利用和文化傳承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間”。 通俗地説,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公眾可以通過觀摩考古現場、欣賞出土文物、消費文創産品、體驗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接受考古熏陶、歷史教育,深入了解遺址承載的文化與歷史,理解國家民族的發展歷程,探尋人類社會的過往與將來。
大家熟悉的圓明園、三星堆遺址、秦始皇陵等,都建成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烏拉泊古城航拍圖。記者王暢彤攝
國家文物局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管理工作,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考古遺址公園符合若干條件且已初具規模後再開展評定工作。評定合格者,由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稱號,並向社會公布。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國家文物局堅持質量優先,堅持優中選優、寧缺毋濫,嚴格依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把牢資格關和准入關。在評定通知中,要求各申報單位要向公眾實行常態化開放,持續開展考古研究、運營監測和社教活動,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文化和經濟社會綜合效益明顯。在評定過程中,增加了書面評估環節,統一評分尺度,組織21名專家按照研究領域分模塊進行統一評分,減少分值偏差。
據了解,2010年,首批國家遺址公園公布,包括北京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歷經15年的發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經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承載和重要內容。“十四五”以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關於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等規劃和政策文件,有了政策保障。多部門協作力度加大,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文化和旅游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及立項單位作為支持重點;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文物局印發文件,保障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用地等合理空間需求。地方政府重視推動,15個省份公布193家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及立項單位。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分別成立專委會,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連續舉辦文化藝術周,行業吸引力、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2025年3月開始施行的新修訂文物保護法,明確了考古遺址公園的法律地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的核心節點,應當建設成為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國家級&&和窗口,正迎來發展的機遇期。
正如在國家文物局官網網站,一則政策解讀文件中所説,面對新時代新使命,各地區各相關部門更應該主動作為、趁勢而上,推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