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風沙輕撫着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第二中學的窗欞。此刻,教室裏卻異常安靜,只有粉筆劃過黑板的清脆聲響,以及幾十雙緊緊追隨的眼睛。
講&上,來自天津的援疆教師陳力忠,正用一支粉筆,為孩子們勾勒着幾何世界的奇妙。他指尖跳躍的清晰思路,像沙漠裏珍貴的甘泉,汩汩流入當地學子渴望知識的心田。
這位教育部第三批“組團式”援疆教育人才,正以數學為舟,在邊疆教育的瀚海中,奮力划動着夢想的槳。
深耕課堂:粉筆尖下的智慧泉眼
陳力忠深知,數學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2024年8月踏上這片熱土,他便一頭扎進當地教育。
“我要為他們點亮數學之光。”站在講&上,看著一雙雙明亮又懵懂的眼睛,陳力忠暗下決心。他將天津帶來的先進教學理念——“一融兩核三法+N環節”模式,精心“嫁接”到策勒二中的土壤裏,讓數學知識深深扎根於生活的沃土,澆灌着學生的創新之芽與實踐之樹。
“我們最喜歡陳老師的課,幽默風趣,上課氣氛特別活躍,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下課鈴聲響起,不少同學飛身衝上講&圍着陳老師追問個不停。“老師説不懂就問,讓問題不過夜。”
陳力忠嘗試把新疆的風土人情融入數學教學,用生動的實例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面對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他像一位神奇的“故事家”,把枯燥的公式定理,編織成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圖景:勾股定理是測量葡萄架高度的“秘密武器”,函數圖像是描繪沙漠駝隊路線的“神奇地圖”。他的課堂,笑聲與思考交織,不再是沉寂的“填鴨場”,而是探索真知的樂園。
這背後少不了他深夜孤燈下的不斷探索精進,找到孩子們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老師首先得要把孩子領進門,他們才能像海綿一樣在知識的海洋汲取知識的營養。”
熱西代姆剛入班時數學成績差,對數學充滿畏懼。看著課堂上一臉迷茫的熱西代姆,陳力忠暗下決心幫她找到學習的竅門。他嘗試通過講述數學家高斯的故事和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數學知識,還鼓勵她自主思考,引導她發現數學學習方法,很快,熱西代姆萌發了對數學的興趣。
種桃種李種春風,收得雲霞滿袖香。在陳老師的“一融兩核三法+N環節”教學模式下,熱西代姆的成績逐漸提高,從不及格到取得良好成績,她不再害怕數學,反而愛上了這門學科。因為數學成績進步神速,熱西代姆還成為班級同學的榜樣。熱西代姆感激地説:“陳老師,是您讓我發現數學原來這麼有趣!”
陳力忠尤其珍視學生思維的火花。一句“為什麼?”在他聽來,比完美的答案更動聽。他鼓勵孩子們大膽質疑,“錯了沒關係,敢想敢問才珍貴!”
在他的引導下,孩子們開始笨拙卻勇敢地在數學迷宮中摸索,自己發現規律的那一刻,眼裏的光芒點亮了整個教室。
看到學生們從懵懂到靈動,從畏懼數學到主動探索,陳力忠滿心成就感。
以愛為犁:耕耘心靈的綠洲
在陳力忠心中,教育的真諦是愛。這份愛,化作春風化雨般的耐心,溫暖着每一個孩子。
陳力忠不僅關心作業本上的紅勾,更在乎孩子們臉上的陰晴。課間,他的辦公桌前常圍着學生,有時是請教難題,有時只是分享一塊家裏帶來的馕餅,説説心裏話。他能敏銳地捕捉到角落裏那個沉默孩子微皺的眉頭,課後輕輕拍拍肩膀:“來,我們一起看看這道題,解開你心裏的小疙瘩。”
班上最調皮的果海爾最近情緒低落,成績也下滑了。陳老師注意到後,課間把她叫到辦公室,輕聲問道:“最近怎麼了?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果海爾低下頭,小聲説:“陳老師,我家裏有點事,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
陳老師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説:“別着急,學習的事情先放一放,先解決家裏着急的事。你可以先把作業帶回家做,如果遇到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接着,陳老師又説:“老師會幫你把學習計劃調整一下,這段時間你先照顧好家裏,好嗎?”果海爾抬起頭,感激地説:“陳老師,您放心我不會耽誤功課的。”
返校後,笑容又回到了果海爾臉上,陳力忠也放下心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敏感害羞,我能做的就是多用心觀察,發現孩子面臨的問題,一起去解決,掃平孩子們快樂學習、幸福生活的絆腳石。”
陳力忠為不同的“小苗”量體裁衣,定制專屬的學習計劃,更在他們生活困頓或情緒低落時,伸出溫暖的手,給予最堅實的支持。在孩子們眼中,他不僅是嚴師,更是“天津來的陳爸爸”。
“我喜歡這個稱呼,這份溫暖讓我感受到千里援疆最深刻的意義。”陳力忠説。
薪火相傳:戈壁灘上的教研“新綠”
陳力忠明白,一人之力有限,唯有點燃一片火把,才能照亮更遠的路。他積極投身學校的教研活動,毫無保留地將先進理念與方法傾囊相授。枯燥的教研會,在他帶動下變得熱氣騰騰。
阿依提拉老師剛入職時,教學經驗不足,面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差,感到無從下手。陳力忠主動與她結成師徒對子,耐心指導。一次備課時,阿依提拉苦惱地説:“陳老師,我講了這麼多,學生還是聽不懂。”陳力忠給她支招:“試試用國家智慧教育&&上的趣味視頻引入新課,激發他們的興趣。”
師徒結對敬師茶
阿依提拉嘗試後,發現,孩子們積極性高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陳老師的持續幫助下,阿依提拉巧妙融合利用 DeepSeek等人工智能軟體生成個性化的練習題,針對學生薄弱點進行鞏固。幾個月後,她的教學方法更加靈活,班級成績也有了明顯提升。
陳力忠分享的案例、創新的教學設計,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當地教師心中激起層層漣漪。漸漸地,學校的數學教研氛圍煥然一新,老師們的研究熱情被點燃,課堂也悄然發生着變化。
陳力忠尤其重視“青藍工程”,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園丁,悉心指導青年教師們。師徒結對,他手把手地教;教學研討,他毫無保留地評。更令人振奮的是,他帶來了前沿的“武器”——DeepSeek、國家智慧教育&&等AI技術。
當年輕的老師們第一次看到生成式AI如何將抽象概念可視化,如何精準定位學生薄弱點,如何鏈結起天津與策勒的優質資源時,他們的眼睛亮了。這些“利器”,有效地彌補了學校在理念、師資、基礎、資源上的短板,為閉塞的鄉村教育鑿開了一扇通向廣闊世界的窗。
傳幫帶教學研討
在陳力忠持續不懈的幫助帶動下,一批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成為策勒二中數學教育未來的脊梁,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活力之源。
“教育的力量可以跨越山川,改變未來。”陳力忠堅信,他堅持用智慧作犁,汗水為露,在策勒二中學生的心田裏,執着地播撒着一粒粒數學的種子。他用愛和責任,日夜守護着每一株破土而出的希望嫩芽。他以數學為支點,正悄然撬動着邊疆教育的深層變革。
黑板上演算的,不僅是公式定理,更是“津疆攜手育桃李”的深情厚誼;粉筆灰染白的,不僅是袖口,更是“數學築夢鑄師魂”的無悔丹心。陳力忠堅信,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會有更多的孩子,乘着數學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追逐夢想的星光。這夢想之光,終將照亮策勒縣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讓希望的綠洲在戈壁深處蓬勃生長。(周倩、李利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