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7月7日電 孕期健康是幸福孕育的基石。妊娠期糖尿病,作為孕期常見的一種健康問題,對母嬰的長期健康有潛在威脅。如何識別防範?確診後又該如何科學應對?這是許多準媽媽面臨的困惑。近日,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市友愛醫院孕産保健部部長、大産科主任嚴麗接受本網專訪,就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準媽媽們更科學地認識妊娠期糖尿病,通過科普的力量消除疑慮,用科學知識為母嬰健康築起堅實的防線。
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市友愛醫院孕産保健部部長、大産科主任嚴麗接受本網專訪。
主持人:首先我們想了解一下什麼是妊娠期糖尿病?應該怎麼去界定它。
嚴麗: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發生的糖尿病,一般會在妊娠24到28周的時候進行一個糖耐量的實驗,如果發現孕婦測得的血糖高於正常值我們就認定它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於其它的一些糖尿病,如果在妊娠期間進行合理的控制,我們的血糖一般會達到正常,妊娠結束以後,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會轉成正常,但如果控制得不好,則會增加妊娠期一些病發症的風險。
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叫“妊娠期”糖尿病呢?大多數孕婦在妊娠24周到28周的時候,這時胎盤會分泌一些激素,如胎盤生乳素,這類激素會抵抗胰島素的作用,導致血糖升高。還有些孕婦在妊娠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不能完全地去轉化體內的血糖。此外,還有一些特定的因素會增加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比如高體重、高年齡,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這些都是造成我們妊娠期糖尿病的一個誘因。
主持人:如果患上妊娠期糖尿病,會對母親和胎兒有哪些不良的影響?
嚴麗:如果孕婦不幸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它無論對患者還是胎兒,都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首先對於母親來説,它會增加多種併發癥的風險,如子癇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會明顯地增加。其次,在分娩的過程中,由於母親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胎兒過大,這會增加肩難産的風險,同時也增加了剖宮産率。長遠來看,分娩後,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將來發展為非孕期的一個糖尿病的概率,也會遠遠高於沒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據統計,大約有50%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會發展成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同樣有影響。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胎兒長期處於一個高糖的宮內環境,在這種情況下,胎兒會攝入過多的糖分,導致巨大兒的發生。如果母親的血糖控制得特別不好,有些胎兒的情況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胎兒反而可能出現生長受限,表現為生長不良、營養不良,甚至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胎死宮內。寶寶出生後,將來得肥胖症,或早期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也會明顯高於母親沒有糖尿病的孩子。
主持人:這個確實應該引起重視,我們怎麼能在第一時間來篩查和診斷這個病症呢?
嚴麗: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目前在全國範圍內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整體處於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這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條件的改善密切相關。我們一般在妊娠24周到28周的時候進行一個糖耐量的篩查。檢查時,我們會讓孕婦口服由75克葡萄糖溶解在300毫升的水裏配製成的糖水,要求孕婦在5分鐘之內將這300毫升糖水喝完,分時段測量孕婦的血糖值。這個檢測共有三個關鍵的血糖指標:1.空腹血糖 ≥ 5.1 mmol/L (毫摩爾每升);2.服糖後1小時血糖 ≥ 10.0 mmol/L;3. 服糖後2小時血糖 ≥ 8.5 mmol/L,只要這三個血糖值中的任何一個達到或者超過上述標準,我們就可以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如果進行科學的管理,妊娠期糖尿病還是有好轉和治愈的可能性,那麼科學管理的關鍵又是什麼呢?
嚴麗:管理妊娠期糖尿病,我們常強調“五駕馬車”並駕齊驅。
第一駕馬車是“管住嘴”——飲食管理。在方法上,我們主張“少食多餐”,通常是三頓主餐配合三次加餐,重點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同時,必須保證其他營養素的攝入均衡,包括充足的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適量的水果等。這是飲食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駕馬車是“邁開腿”——運動。大多數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管理加上規律的運動,就能有效控制血糖,所以大家不必過度擔憂。在運動時長上,我們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運動,散步是非常好的選擇。很多孕婦也會問瑜伽、游泳是否可以,這些也都是合適的運動方式,但要避免劇烈運動。在運動時機上,建議在餐後半小時開始運動,避免空腹運動,因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本身有代謝的問題,空腹運動容易誘發低血糖。此外,在運動強度上,要達到一定的效果。簡單判斷標準是:運動時心率應有所加快,感覺微微心慌,或者運動後身體微微出汗,這樣的運動才是有效的。
第三駕馬車是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白妊娠期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不必過分擔心害怕。其次,要有主動管理的意識,明確自己的控糖目標。我們主張孕婦自行準備血糖儀,在家進行“大輪廓”血糖監測。簡單説,就是一天測七個時間點的血糖:包括三餐前(餐前半小時)、三餐後(餐後2小時),再加上臨睡前或者清晨空腹,再加上由自己選定的臨睡前或者清晨空腹測一次,共7次。此外,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個體化的治療,因為每個人的代謝能力不同,同樣的食物、同樣的量,可能對A孕婦血糖影響不大,但對B孕婦就可能明顯升高。因此,在血糖檢測的過程中,孕婦應詳細記錄每天的食譜,這樣就能發現哪些食物對自己血糖影響大,哪些影響小,從而找到最適合每位孕婦的個性化的飲食方案。
第四駕馬車是藥物治療。確實有一部分孕婦會非常努力地執行飲食和運動計劃,但血糖仍然達不到理想水平。這時,我們就需要啟動藥物治療了。目前,對於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是安全的藥物治療方案。因為胰島素分子不能通過胎盤屏障,這意味着,它只作用於母體,有效降低母親的血糖,而不會直接作用於胎兒,對寶寶是沒有影響的。
第五駕馬車是監測。這裡的監測是綜合性的,不僅僅指血糖監測,還需要考慮孕婦與胎兒的營養是否充足、合理,同時對孕婦其他生化指標進行監測,如肝腎功能等。對於血糖控制較差的孕婦,還需考慮併發癥(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除了對孕婦監測外,還要對胎兒進行監測,定期檢查羊水量是否過多或過少,並對胎兒的生長髮育進行評估,判斷胎兒是否是巨大兒、超大兒或生長受限,同時進行胎心監護,判斷胎兒宮內安危。醫生會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個體化地調整産檢的頻率和監測項目。對於血糖控制良好的孕産婦,到達預産期可以進行自然分娩;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或存在風險因素,如出現巨大兒、超巨大兒,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母嬰安全,醫生通常會建議選擇剖宮産作為更安全的分娩方式。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第一駕馬車是關於飲食方面的管理,請您詳細介紹一下飲食管理中推薦可以多吃的食物,以及需要控制攝入的食物。
嚴麗:在孕期糖尿病管理中,飲食控制是最關鍵的環節,且需從孕早期甚至孕前(如有糖尿病史)就開始。體重的科學管理本質上就是飲食管理。在孕婦初次産檢時,醫生就會進行飲食宣教,糾正“一人多吃兩人補”或“孕晚期再控制體重”的錯誤觀念,因為晚期干預往往效果不佳。
體重管理目標需依據孕前BMI制定。BMI在18.5-24(正常範圍)的孕婦,整個孕期平均增長值為12.5公斤(包含血液量增加、子宮增大、乳房發育及羊水、胎兒的重量),最大增長值不應超過16公斤。BMI>28的超重孕婦,增重需控制在9公斤以內;BMI>30的肥胖孕婦要求更為嚴格。孕早期(前三個月)增重不應超過2公斤,理想為每月1公斤。孕28周後胎兒快速生長,體重每週約增370克,若早期未控制,晚期將難以管理。
科學的飲食結構是飲食控制的核心:
主食(碳水化合物):每餐一小碗(約100克熟重),需含1/3至2/3粗糧(如全麥麵包、糙米、紅薯、土豆、玉米),以補充纖維素、維生素及礦物質,同時增加孕婦的飽腹感。如果食用紅薯、土豆、玉米等澱粉類食物,則需相應減少主食量。
蛋白質:促進胎兒生長的重要營養物質,每日需攝入6-7份。1份相當於:1個雞蛋、200ml牛奶、或三指厚的一塊肉。可分散於三餐及加餐中。蛋白質的攝入具有可替代性,若不能吃肉,可用豆漿、豆腐等植物蛋白替代。
蔬菜:多多益善(至少500克/天),尤其推薦綠葉菜,以種類多樣化為佳。粗纖維素有助於預防孕期便秘。
水果:需嚴格控制。優先選擇低糖水果(如黃瓜、西紅柿、蘿蔔),可攝入約200克/天。含糖量中等(約10%)的水果(如木瓜、柚子、酸蘋果)限100克/天(約一個蘋果)。高糖水果(如哈密瓜、冰糖心蘋果)盡量避免。
油脂與鹽:堅持低油低鹽。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包括醬油、蠔油等調味料)。選用健康油脂(如橄欖油),避免攝入反式脂肪酸(如奶油、蛋糕)。
乾果:每日限10-15克(約兩個核桃或一小把瓜子)。
飲品與甜點:避免含糖飲料、咖啡、茶(影響鐵吸收)及甜點。
烹飪方法:多采用蒸、煮、燉,少用炒(如需炒則少油少鹽)。保持食物完整性(如吃整個水果而非榨汁,吃土豆塊而非土豆泥)以控制熱量攝入。每週建議食用2-3次蒸/煮的海鮮補充碘、鈣等微量元素。
進餐方式:少食多餐,一日三餐主餐加三次加餐(主餐後約2小時);每餐吃到七八分飽,感覺“不餓”即可,避免過飽;在進食順序上,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主食。
每次用餐結束後,孕婦需要學會使用血糖儀進行自我監測,評估飲食是否合適(食物種類或分量問題),及時調整。如已確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需要控制空腹血糖≤5.3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6.7 mmol/L。
主持人:請您重點介紹一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後的産後階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嚴麗:許多孕媽媽關心妊娠期糖尿病是否會發展為終身糖尿病。孕期血糖的控制是關鍵。産後産婦需要進行2個階段的糖尿量監測:第一個階段要在産後42天到3個月的區間內進行復查,此時妊娠相關生理變化已結束,産婦要以非孕期的標準,評估胰島功能恢復情況及血糖是否恢復正常;第二個階段在産後的1到3年需要去關注血糖是否正常。即便産後血糖恢復正常,也需長期保持對飲食、營養和體重的關注,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降低未來糖尿病風險的關鍵。
有許多人詢問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産婦能否進行母乳喂養,這一點我們是鼓勵的。哺乳不僅有助於媽媽子宮恢復,對産後血糖控制也非常有益。同時,母乳喂養能為寶寶提供均衡營養,有助於降低寶寶未來發生糖尿病或體重過重的風險。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媽媽進行母乳喂養,對母嬰雙方的健康都是有利的。
主持人:對於預防妊娠期糖尿病您有什麼專業的建議呢?
嚴麗:預防妊娠期糖尿病有三個關鍵。第一是體重管理,孕前就可以進行體重控制,備孕時,對於體重指數(BMI)偏高的女性,應將體重調整到合理範圍再懷孕,孕前體重過高會顯著增加妊娠期患糖尿病的風險。第二是孕期需要合理增重,對於孕前體重正常的女性,整個孕期增重控制在12.5公斤左右是較為理想的值。第三是早期篩查與干預,特別是對於高危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上一胎分娩過巨大兒、上一胎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或本次孕期體重增長過快。符合這些情況的孕婦應儘早進行篩查,並提前開始體重控制管理。(張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