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機遇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新作為-新華網
2024 08/27 11:21:21
來源:新疆日報

搶抓機遇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新作為

字體:

  火熱八月,新疆大地處處涌動着奮勇爭先的激情與活力。

  情深似海,厚望如山。一年前,也正是這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結束南非之行回國後,在烏魯木齊專門聽取自治區和兵團工作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疆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面臨新機遇,要有新作為。”殷殷囑託,言猶在耳。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團結帶領全疆各族幹部群眾,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厚愛和殷切希望,轉化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在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廣闊大道上豪邁前行。

  發揮資源優勢潛力

  聚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高山大漠,油氣和戰略性礦産資源産能持續釋放;遼闊戈壁,風機葉片和光伏電板將風、光資源轉換成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綠意蔥蘢,沃野千里,廣袤農村一片欣欣向榮。

  “要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産業基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積極發展新興産業,加快構建體現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新疆邁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同全國一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疆的諄諄囑託,也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歷史性機遇。

  把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特色優勢産業作為主攻方向,新疆堅持將資源“家底”盤活用好,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加快建設以特色優勢産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全國單體最大光伏發電項目——中綠電若羌400萬千瓦光伏項目於去年8月開工建設,總投資約110億元,目前項目建設進入尾聲。“計劃年底完成全部施工工作,全容量並網。”項目經理劉延江説,該項目投産後,預計年平均發電量69億千瓦時,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72萬噸。

  在哈密,總投資1700億元的全球首個應用二代技術直接液化煤制油項目開建;

  在準東,新疆其亞新材料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煤基甲醇項目抓緊建設,建成後可實現年産600萬噸;

  在和田,火燒雲鉛鋅礦、大紅柳灘稀有金屬礦開發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

  如火如荼、風生水起。上半年,自治區千億元級、南疆百億元級重大産業項目完成投資787億元。

  從一塊煤到一朵棉花,從一粒小麥到一度電,新疆特色優勢産業集群愈發枝繁葉茂,為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積勢蓄能。

  依託新疆能源資源優勢,懷柔實驗室新疆基地、光伏材料與電池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創新&&落戶新疆,新質生産力乘風起勢,推動傳統産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産業“新苗扎深根”。

  煉油煉化朝着精細化工轉變,煤化工産業加快轉型發展,新能源總裝機不斷增長;建成國內技術領先的海綿鈦、鈦板帶項目,生産出厚度僅120微米的電極箔,研發成功6N(純度99.9999%)級以上超高純鋁……如今的新疆,因地制宜培育了碳基新材料、鋰電材料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産業集群效應加速顯現。

  上半年,全疆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激發出更加強勁發展動能,為産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時代前沿迎風開放

  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

  兩千多年前,張騫鑿空西域,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斗轉星移,新疆站在新的發展坐標,把自身的區域性開放戰略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打造內陸沿邊開放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視察新疆時指出,隨着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蒞臨新疆強調,要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從實際出發抓好對外開放工作,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使新疆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

  東西聯通國內國際兩個超10億人口的大市場,新疆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前景愈發廣闊。

  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自治區黨委堅定不移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以更大力度推進新疆對外開放向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拓展,走出一條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開放發展之路。

  伴隨着“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建設走深走實,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質效持續提升;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成立,為新疆擴大開放帶來前所未有機遇;依託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十張網”,新疆加快提升對外開放通道建設能級,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硬支撐日益堅實。

  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龍門吊升降騰挪、集裝箱裝卸繁忙有序。車輪下,閃亮的鐵軌縱橫交錯、一路向西。

  從這裡出發,搭乘中歐班列西行,各類商品2天抵達哈薩克斯坦,8天抵達俄羅斯,16天抵達荷蘭。“運輸時效有保障,中歐班列的穩定開行極大增強了客戶信心。”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班列事業部總經理鄭巍國説。

  8月20日18時,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霍爾果斯站開出,標誌着今年以來新疆鐵路通行中歐(中亞)班列數量超1萬列,較去年提前了20天。

  “中國製造”從新疆走向中亞和歐洲,海外産品也由這裡進入中國市場。2022年、2023年,新疆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57%、45.9%,經新疆出境的中歐(中亞)班列佔全國六成以上。今年前7月,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2532.7億元,同比增長39.1%,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大道之行,開放而興。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成立,“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在全疆範圍穩步推行,別迭裏口岸正待開通,中吉烏鐵路積極推進建設……新疆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截至6月底,新疆自貿試驗區129項改革試點任務中,已落地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效和積極進展的有60項。

  絲路之約,應者雲集。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成功舉辦,5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參會,國內外參展企業達2226家,簽訂經貿合作項目395個、總金額6155.52億元,齊奏互利共贏精彩樂章。

  古與今、東與西、中與外,截然不同的元素如錯落的音符,在新疆交織成一曲和諧動聽的交響樂。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令人充滿期待。

 發展提質 幸福加碼

  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依靠人民、為了人民而發展,才是發展的真諦。

  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作為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大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工作力度,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水資源優化配置,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光伏等産業園區,根據資源稟賦,培育發展新增長極。”銘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要求,新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眾。

  堅決保障糧食安全,加快建設農業強區——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優化糧食生産布局和種植結構;加大節水蓄水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産業,着力富農強農惠農……

  2023年,新疆新增糧食種植面積、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今年夏糧再獲豐收,不僅端穩了自己的飯碗,更為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安全作出積極貢獻。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上半年,新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1元,同比增長9.2%。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新疆通過財政、金融、技術等措施,積極引導有發展條件、發展願望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實施産業幫扶精準到戶項目。“通過參與到戶産業項目,我享受到4000元良種母牛養殖獎補。”莎車縣托木吾斯塘鎮墩吾斯塘村村民買買提尼牙孜·艾合麥提説,到戶産業為村民持續增收開闢了一條新路。

  把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三農”工作底線任務,新疆進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針對性落實發展産業、穩崗就業等幫扶舉措。2023年,新疆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881元,增速9.5%,收入水平在西北5省區位列第一。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每年全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紮實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增加養老育幼服務供給,開展就業幫扶,推進“一網通辦”……通過持續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新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借得東風滿,帆正自遠航。新疆各族幹部群眾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解放思想、守正創新、擔當實幹,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疆篇章。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