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外出放牧就是讓羊鍛煉身體,發展養殖業在庭院裏就能完成。”7月2日,洛浦縣杭桂鎮皮涼艾日克村村民多來提尼亞孜·麥提如則結束了近期的外出放牧回到家中,一種穩穩的幸福立刻沖淡了外出時的疲憊。
多來提尼亞孜脫貧後的生活和過去大不一樣。他家的庭院被打理得乾淨整潔、井井有條。庭院劃分出生活區、養殖區等區域,兼顧生産和生活,依託到戶産業支持項目,還修建了標準化的養殖棚圈、飼料窖池等。
有了這些設施,多來提尼亞孜家養了96隻羊、50隻雞,科學的育肥養殖讓他家的年收入接近15萬元。
如今,一座庭院,不僅是多來提尼亞孜一家人生活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從事特色産業,實現增收致富的基礎。有了這個院子,一家人就能把支撐全家穩定增收的養殖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貧困”徹底拒之門外。
脫貧群眾的持續穩定增收,僅靠一座庭院是遠遠不夠的。多來提尼亞孜家的院子能發揮作用,到戶産業支持項目發揮了大作用。
今年,新疆大力發展到戶産業,積極引導有發展條件、發展願望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實施到戶産業項目,鼓勵發展特色産業,激發脫貧人口內生動力,實現增收致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這一政策驅動下,和田地區不斷健全完善産業政策,明確獎補標準和程序,建立到戶産業項目清單,按類別實施精準補助,支持先幹後補、多幹多補、幹好再補,讓農民深度融入産業鏈價值鏈,真正達到補助一戶、見效一戶、帶動一片的效果。
“我申報了10項到戶項目補助,總金額19557元。”多來提尼亞孜説,購買和繁育母畜補助直接減少了投入資金,飼草料補助能降低後續的飼養成本。畜牧産生的大量糞便通過發酵腐熟作為農家肥,在夏季進行堆肥幫助農作物生長,在政策的激勵引導下,全家農業生産效益和水平越來越高。
從多來提尼亞孜一家來看,到戶産業與過去的幫扶政策相比,最大的變化是政策實施的目標由單一支持向支持與引導並重,支持方式由補助向以獎代補轉變。一系列關聯緊密的措施,切實調動了農戶發展産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了對大家幹事創業的保障力度,促進了農戶持續穩定增收。
“首先會把自繁自育的母羊留下擴大生産,其他羊考慮賣掉。”多來提尼亞孜説,到戶産業政策對自繁自育母羊給予每只300元補助,公羊不享受這一補助,可以育肥後銷售變現,養殖戶會根據市場情況,結合政策自主決定如何養殖銷售。
為了鼓勵農民長期從事特色産業實現增收,到戶産業政策還對補助條件進行了細化,達到條件的,由鄉鎮或縣級相關部門核驗後,發放補助資金,提高了支持的有效性和精準性。
“支持項目覆蓋五大領域22個子項。”杭桂鎮黨委副書記、農村經濟發展辦主任王志秋介紹,除了畜禽養殖領域,當地還在林果業、種植業、就業創業等方面制定了完善的支持政策,脫貧群眾可根據自身發展需求,申請相關補助,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産業發展,分享發展紅利。
今年,杭桂鎮特色養殖業發展勢頭喜人。全鎮積極落實鄉村振興到戶産業項目,以獎代補政策已驗收發放970余萬元,通過合理規劃畜禽産業發展,實現了“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全鎮存欄牲畜14.28萬頭(只),一大批農戶通過特色養殖實現了增産增收。
“有了到戶産業項目的支持,我家的家庭養殖越來越專業。”多來提尼亞孜説,自己將學習更多先進養殖技術,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繼續帶着全家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