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兵地連村共建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新模式,兵團二師二十一團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二師鐵門關市黨委關於連隊與地方鄰近村開展結對共建的決策部署,推進6個連隊與和靜縣、焉耆縣6個鄰近村按照“1+4”方案要求,深入開展組織強村、産業富民、科技興村、教育惠民等工作,促進連村深度融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強化組織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3月24日,二十一團五連的連史館內熱鬧非凡,五連黨支部書記魏昭峰正熱情地向和靜縣巴潤哈爾莫墩鎮查汗賽爾村的黨員群眾介紹館內的老物件與照片,講述連隊職工弘揚兵團精神,把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態綠洲的動人故事。
“我們經常來五連的連史館參觀,備受兵團精神的鼓舞,也經常和五連職工群眾交流種植、養殖經驗,感情越來越好。”查汗賽爾村村民麥爾丹·買買提江笑着説。
五連黨支部和查汗賽爾村黨支部發揮現有黨群服務中心陣地作用,組織連村黨員群眾開展政策宣講、科技培訓等各類活動,邀請種植、養殖能手為職工群眾和村民傳授種植、養殖技術。
五連幫助查汗賽爾村建設了200畝辣椒高産示範田,同時為該村提供大棚培育2萬餘盤秧苗,並選派農業技術人員為村民全程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助力農業增效、村民增收。
查汗賽爾村六組村民艾海買提·扎依提説:“五連免費讓我們在1000多畝小麥地裏復播青貯,有效節省了飼料費用,很感謝他們。”
五連作為連村共建工作的試點連隊,積極與共建村召開連村共建推進會、共建機制會議,並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推進共建工作走深走實。
該團五連黨支部書記魏昭峰説:“下一步,我們將在連村共建的産業上持續發力,同時將‘123’工作機制好的經驗和方法在結對村推廣應用,助力雙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壯大産業經濟激發發展活力
進入3月,二十一團高標準農業設施大棚裏綠意蔥蘢、生機勃勃,八連“兩委”成員張炳雄每天都精心照料着發芽的茄子苗。
“這座大棚是我們與和靜縣巴潤哈爾莫敦鎮開來村共建的,當前我們要做好生産管理、控溫澆水等工作,預計收穫後産量在4噸左右,收入7萬元。”張炳雄説。
自連村共建工作開展以來,二十一團積極爭取資金175萬元,建設了5座高標準農業設施大棚。其中,1座大棚種植了3600株茄子苗,4座大棚各種植了220棵櫻桃樹,師市科技局技術人員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手把手為種植戶傳授種植要領;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連隊“兩委”成員做好跟蹤服務,及時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該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尹聶生説:“我們將加強技術服務和生産管理,打造以特色果蔬種植、休閒採摘、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推動兵地資源要素優化整合,促進兵地共建項目繁榮發展。”
二十一團還與結對村互派幹部挂職鍛煉,焉耆縣焉耆鎮副鎮長祖力甫卡爾·吐爾洪挂職二十一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後,組織連隊與結對村群眾前往焉耆縣參觀紅色革命基地、大型養殖場等,共同提升兵地群眾致富能力。
祖力甫卡爾·吐爾洪説:“我們積極組織兵地雙方開展學習交流活動,並把團場的先進種植、養殖技術引入地方,促進雙方共同發展。接下來,我們將秉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深挖兵地共建的潛力,推動兵地融合發展邁上新&階。”
推進教育振興培育發展潛力
近日,在二十一團中學的操場上,來自查汗賽爾村的學生姆尼拉·艾散正在和小夥伴們做體操、跳繩、打乒乓球……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這裡的學習氛圍很好,我的成績也提高了,還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很開心。”姆尼拉·艾散説。
為深化連村共建工作,加強兵地交往交流交融,二十一團實施了“教育惠民”共享工程,今年該團中學招收了6個地方村的45名中小學生入學。
二十一團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宋曉梅説:“今年,我們計劃繼續面向地方村招收學生,同時與結對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二十一團黨委書記、政委李志勇説:“通過兵地連村共建,不僅促進了鄉村振興,還加強了民族團結和文化交流。接下來,我們將和結對村持續深化兵地融合共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為連村各族職工群眾鋪就致富路。” (魏懷娟 候曉燕 聶雨 張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