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清晨,博州溫泉縣哈日布呼鎮烏拉斯塔村,兩台懸挂式穀物施肥播種機破開晨霧,將一粒粒飽滿的麥種播撒進土壤,自此拉開博州冬小麥播種序幕。 從夏糧收購情況看,今年博州種植小麥14.02萬畝,同比增長5%,玉米95.24萬畝,同比增長17%,創歷史新高,夏糧(小麥)累計收購小麥7萬餘噸,平均畝産433.7公斤,面積、總産、單産繼續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從講政治的高度將糧食安全擺在如此突出位置,足見茲事體大。糧食安全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主體多、領域多,如何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是關鍵,充分發揮地方黨委、政府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作用則是重要抓手。那麼如何衡量黨政同責落實到位?説到底,種糧面積和産量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近年來,博州黨委、政府深刻領會新時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牢牢把握自治區黨委提出“區內結餘、供給國家”的糧食工作新方針,糧食生産穩步發展,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2023年,全州播種各類農作物275.1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09.73萬畝,同比增長15%。 黨政同責之下,博州將保障糧食安全納入“十四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績效目標考核、鄉村振興考核等,按年度簽訂糧食安全責任書,層層壓實責任;成立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協調領導小組,細化職能部門責任分工,統籌推進落實;督查通報制度不斷健全完善,糧食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專項督查持續開展;博州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糧食企業、田間地頭、收儲現場調研指導,高位推動糧食生産各項工作。 黨政同責之下,博州各縣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各級糧食作物種植補貼快速落地,各縣市結合實際,&&各類激勵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顯著提升。 黨政同責之下,博州糧食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協同聯動,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為保障糧食安全構建堅實基礎。 藏糧於地,不僅在於耕地數量,更為關鍵的是提高耕地質量,提升耕地産能。 近年來,博州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其作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碎片化田塊整治,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合理歸併田塊,實現“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
收割青貯玉米。
金秋時節,精河縣大河沿子鎮夏爾托熱村一處高標準農田,兩米多高的青貯玉米已進入蠟熟期。 “再過個把星期,青貯就開始收了,一年兩作種植,土地效益實現了最大化。”與土地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杜洪江對種田“很有一套”,為提高經濟收入,今年他試種起240畝春小麥,待收穫後復播青貯玉米,不僅享受了農業補貼,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達到豐産豐收。 為了提高單産,今年開春,杜洪江在農技人員的建議下選用新春37號優質強筋耐旱春小麥品種,該品種由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培育,抗病抗倒伏能力強,且長勢好、穩産性好。“該品種生育期在100天左右,每畝地用25公斤麥種,畝産接近500公斤,收購價格每公斤2.5元,後續復種的青貯玉米預計畝産4噸,每噸收入在300元左右。”談及今年的收成,杜洪江喜上眉梢,很是滿足。

種植戶將化肥倒進施肥桶,進行數字化施肥。
“相比十幾年前一家人忙活幾十畝地,如今一個人就能輕鬆打理上百畝。”田間地頭,杜洪江和記者聊起“家長裏短”,並掏出手機給記者演示起智慧灌溉,動動手指的工夫,滴灌帶便開始出水灌溉。他&&,田地整合之後,生産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春播有良種、作業有良機、種地有良法,增産豐收自然是水到渠成。 這只是博州農業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從憑經驗種地,到靠數據管地,節本增效的背後,是藏糧於技在廣袤田疇落地生根的最好印證。全程機械化、科學化管理、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手機“新農具”……一項項新技術、新設備,勾勒出“藏糧於技”的生動圖景。 目前,阿拉山口口岸已建成92條寬準軌線、綜保區已經建成新疆首條寬軌散糧專用線、年換裝45萬噸食用油換裝專用線、室內糧食換裝庫等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具備100萬噸糧油存儲、500萬噸換裝周轉運輸能力。根據今年前8月份數據統計,口岸進口糧食90.1萬噸,其中小麥32.8萬噸。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糧食現代物流中心三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阿拉山口綜保區油氣線改造項目植物油換裝線生産配套設施全部到位;博樂邊合區20萬噸進口糧食集散中心項目加快推進……連日來,我州一批關鍵性支撐項目搶工期趕進度,項目建成後,口岸進出口貨運能力將進一步提升,糧食存儲、加工、換裝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原料進出口渠道有望創下新高。
俯瞰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業有限責任公司。
基於多重疊加的開放&&政策優勢,金沙河面業、愛菊秦疆等一批全國龍頭糧油加工企業相繼落地口岸,據統計,糧油加工轉化設計總産能達200萬噸以上,總産值近百億元,糧油加工産業已成為博州最重要的産業之一。 博州黨委常委、常務副州長曾健&&,博州建設國家進口糧食安全儲備加工基地,是落實自治區黨委“區內結餘、供給國家”糧食新方針的重大舉措,有利於以點帶面統籌全疆糧食一盤棋,優結構、補短板,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作出博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