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走300米就是李海山的桃園。”村民用手比畫着給我們指路。
7月12日下午,2023重走中國西北角新疆線採訪小分隊來到了遠近聞名的桃花村——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西涼州戶村,村裏道路寬敞,房屋井然有序的排列着,片片桃園鬱鬱蔥蔥,一眼望不到頭。
走進桃園,桃農們正在忙着將桃子進行裝箱運輸,旁邊涼亭下還有來賞景的游客。見到我們的到來,一位身穿黑色印花外套、乾淨利落的西北漢子便丟下了手中的活,快步向我們走來,他就是西涼州戶村的種桃大戶、帶頭致富人、連任兩屆村主任的李海山。
李海山在接受採訪。侯志穎 攝
從餐桌到田野的創業轉型
李海山離家很早,1999年7月,年僅十六歲的他在瑪納斯縣涼州戶學校初中畢業後,就去了離家一百多公里外的烏魯木齊市烹飪學校學習烹飪技術。
2001年,年僅十八歲的李海山懷着一腔熱血,帶領本村3個夥伴大步邁向內地尋找商機。“我在瀋陽市、西安市、烏魯木齊市都開過飯館。”在內地開餐館的時候,他的餐廳主要經營一些具有新疆特色的菜肴,受到了很多內地食客的歡迎。
2004年,李海山的父親不幸去世,唯一的姐姐也早已嫁到烏魯木齊,家中只有年邁的母親一人。“之前父親的身體一直都不好,家中的一切都只能靠母親一人操勞。”父親去世後,李海山不忍心丟下母親一人孤苦伶仃地守着家,遠離家鄉多年的他毅然決定返回新疆陪伴母親。
剛回到家鄉的李海山並沒有直接選擇回到西涼州戶村,而是與姐夫在離家一百多公里外的烏魯木齊市開了個餐廳,“雖然掙了不少錢,但忙起來不分白天黑夜,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 忙碌捆綁住了李海山,使這&&路也成為了不能跨越的“遠路”。這不是他當初回家的目的,也不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經過反復思量,李海山決定放棄他幹了11年的餐飲行業,回到自己生長的西涼州戶村創業。
回村之後,李海山就承包了村裏上百畝土地,種植玉米、棉花等農作物。他還購買了大型的玉米收割機,從事農機租賃。2013年,李海山還和農戶們簽訂了種植葵花的協議,開始流轉承包村民的土地進行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種植,但因為種植經驗不足,葵花籽的品質不達標,所以收購的價格上不去,賠了十幾萬元,“創業哪會有一帆風順,有成功就有失敗。” 李海山淡然地説道。
種植桃子的收益要比其他單一作物高出30%
瑪納斯縣涼州戶鎮地處天山丘陵地帶與瑪納斯河交接處,瑪納斯河沖積扇南緣,地勢南高北低,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極宜瓜果種植。
種植葵花失敗後,李海山開始種桃。當時西涼州戶村只有10戶村民種植桃樹,李海山的鄰居池紅霞、池紅軍姐弟就是其中之一,已有十幾年的種桃經驗,收益一直不錯。憑藉多年的經商經驗,李海山敏銳地察覺出桃子種植業的商機,於是他也開始承包了20多畝土地用於大田種植桃樹。在大田種桃的同時還嘗試種植大棚鮮桃。
早上六點,太陽還沒探出頭,李海山一大家子人就開始在桃園忙碌,他們先是把通紅的桃子放進桶裏,然後再仔細地分到包裝箱內,在此期間,前來園裏賞景的、自採蟠桃的、購買蟠桃的人們也絡驛不絕,整個桃園甚是熱鬧。“現在我們的桃子不愁賣,很多老顧客提前很多天就訂上。 如果來得稍晚些,還有可能搶購不上,只能失望而歸。”
李海山果園中的桃子。陳紅 攝
由於西涼州戶村上市的桃子色彩鮮艷,口感清甜,所以桃子的價格也在不斷提高,每年從6月中旬開始至10月中旬,這裡産的桃子一直以每公斤20元價格銷售,一畝地能收入6000~10000元。“我們一直在抓管理,重技術。” 李海山把西涼州戶村最早種植桃樹的“老行家”池紅軍、池紅霞姐弟倆,也納進了合作社成為技術員,負責桃園種植戶的技術指導,為後續桃子的品質進行保駕護航。
甜蜜的桃子和可觀的收入離不開桃農們的勤苦付出,“從每年的3月份就要進入桃園開始幹活,一直要忙活到11月份。”北疆天氣寒冷,秋季時桃農們要對桃樹進行埋壓、蓋草席、鋪大棚膜等保溫工作,開春時還要對桃樹進行拉枝、修枝、疏花、疏果等。
“明天再早也是晚,今天再晚也是早,更新新品種一定要早,不能捨不得,更新好的品種才能吻合當前的市場所需。”為了提高品質和質量,對於口感不好的老桃樹,桃農們都需要砍掉,有時一次會砍掉200多棵老桃樹。
“我們每年都會對桃子進行控産控量,不是説它結多少,就賣多少。”桃農們每年會對桃樹精心疏果兩次,每畝地的産量會控制在500~800公斤左右,“我們抓的是品質和味道,沒有盲目地去擴大産量。”
為了擴展銷路,李海山每年還會去上海等地進行考察,每年都會有200余噸鮮桃遠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10多個城市,年銷售額達400余萬元。 鮮桃的遠銷不僅解決了桃農們一部分的銷路問題,還大大提升了西涼州戶村仙桃品牌的影響力、知名度。
“種植桃子的收益要比其他單一作物高出30%。”通過種植桃樹,村民的錢包越來越鼓了,日子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西涼州戶村的金色田園
“一方面是不想辜負老一屆領導對我的期望,另一方面想著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點事,帶着大傢伙一起幹。”2016年村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回村四年的李海山在老一屆村主任、書記的動員和村民的支持下,參加了競選,並高票當選為西涼州戶村的村主任。
李海山當選西涼州戶村村主任後,計劃將種桃産業發展為西涼州戶村的特色農業,帶領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可種桃計劃卻難以推進,“雖然掙錢,但有的人怎麼也不種。”那時,村民們比較保守,認為每年能賺到手裏的錢才是錢,畢竟桃子一年栽培,三年才見效,盛果期要到七八年後,很多村民瞻前顧後,不願冒險。
面對此困境,李海山並沒有強制要求村民們種植桃樹,而是和村委會幹部帶頭承包土地種植桃樹。李海山自己的桃園就從最初的二十多畝發展到了如今的五百多畝。
李海山的桃園。陳紅 攝
漸漸地,桃園迎來了豐收季,望著別人歡喜的笑容,有些觀望的村民終於真切地感受到了種桃帶來的收益,從原來的不敢冒險到如今的搶着種,村民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
2013年李海山發動組織本村10戶種植戶成立了“金色田園農業專業合作社”,目前種植戶已發展到了42戶,西涼州村的的鮮桃種植面積也由2013年的150畝發展到2023年的1600畝。
“一個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李海山語重心長地説道。
“兩季四節”融合農文旅發展
“西涼州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石河子市來旅游賞景的游客感嘆道。如今西涼州戶村新鋪就的瀝青道路縱橫交錯着,路兩旁的綠化樹也排列的楚楚有致,房屋也被白和灰兩種顏色統一粉刷,整個村莊就像被大雨剛洗過一樣,乾淨又明亮。
2021年,在李海山的帶領下,村委會積極申報了12個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縣政府投入資金4177.73萬元,用於西涼州戶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為了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李海山和村委會領導與“訪惠聚”工作隊帶領村民們把村裏的生活垃圾等進行了徹底的清理,讓西涼州戶村的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為了提高西涼州戶村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2022年,瑪納斯縣投資590萬元,在西涼州戶村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桃園文化廣場, “我們提倡的是‘春賞桃花,夏品鮮果’,通過鄉村振興項目,我們已經打響了‘兩季四節’這樣的口號。”
佔地2000平方米的桃文化廣場。陳紅 攝
“4月初我們會開展一次風箏節親子游活動;4月20號舉行一次桃文化旅游節;到了魯冰花盛開時,我們會開展魯冰花節;等到8月份,在桃香四溢、桃産品集中上市的同時,我們還會在桃文化廣場開展一次豐收節,其中包括我們的採摘節和蟠桃大賽。”每年的第二、三季度,李海山會組織舉行四個大型的節慶活動,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來到西涼州戶村。
“今年4月20號舉辦的第二屆桃文化旅游節很是成功!”説到這,李海山提高了嗓門。“到了桃豐收節時,42個農戶會把集中上市的桃子品種拿到桃廣場進行展示和評比,我們主要評比的是誰種的桃子糖度高或者是誰種的好,如果均果是200克,那就看看誰種到了400克、450克,那這個桃農肯定在精細管理。”
目前西涼州戶村不單單是舉行桃文化旅游節,還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思路,種桃賣桃,以桃産業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談及對西涼州戶村未來的期望,李海山説道:“我希望讓老百姓們了解我們西涼州戶村,讓他們知道西涼州戶村有桃産業桃文化,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西涼州戶村!”(昌吉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2021級本科生陳紅、2020級本科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