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文韻滿昆侖——解碼古城喀什的文化自信樣本-新華網
2023 06/23 18:19:52
來源:新華網

絲路文韻滿昆侖——解碼古城喀什的文化自信樣本

字體:

  莽莽昆侖,漫漫絲路。山水含情,歲月知味。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駝鈴聲起,喀什便在華夏文明的滋養中生長。歷史文脈延綿不絕,文化遺存璀璨豐富,自然人文交相輝映。

  絲路重鎮喀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多種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舞臺,文化底蘊深厚。

  新疆喀什古城景區及周邊城市建築景觀。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指出,“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中華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喀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潤心,絲路古城展現出生機勃勃、相容並包的文化新貌。

一脈相承,漢唐風韻今猶在

  詩人郭小川留下詩句:“不進天山,不知新疆如此人強馬壯;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廣;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遠流長。”

  盛夏時節,每當夕陽西下,市區東南、吐曼河邊的盤橐城景區內便聚滿了休閒避暑的人們。專家考證,盤橐城是喀什的雛形,已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西元1世紀後期,東漢名將班超進駐,此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盤橐城成為中央政府有效管理西域的大本營。

  6月14日,人們在新疆喀什市盤橐城景區內遊玩。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喀什各族群眾共居同樂,在語言、飲食、服飾、音樂等各方面相互影響、匯聚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終是當地文化的共同特點。長期的生産生活中,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始終貫穿于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發展的全過程。

  早在唐代,來自江南的茶葉就沿著絲綢之路進入喀什地區。當地茶文化逐漸盛行,延續至今。新疆有諺語:“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不管是吃烤肉還是吃馕,配上一杯茶,已成為一種飲食文化。

  古城核心區一棟具有典型民族風情的建築裏,藏著一家百年老茶館。茶館內設有很多木炕,不管是遠來客商,還是附近街坊,無拘無束地圍坐一起,喝茶,聊天。“百年歷史,烹茶的技藝在變,不變的是人們對茶的鐘愛。”茶館第四代經營者買買提克力木·買買提説。

  6月13日,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區“古麗的家”旅遊家訪點,當地居民和遊客歡快共舞。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古老的土陶技藝在喀什流傳至今。喀什市文旅局文物辦公室負責人米熱卡米力·買買提説,喀什曾出土大量陶制品,通過絲綢之路,這些工藝精湛的土陶器被帶到河西走廊,傳入中原腹地,成為中原百姓家中備受歡迎的生活用品與裝飾品。

  祖裏甫卡爾·阿巴拜克力是當地土陶工藝的第八代傳人,他對制陶工藝始終精益求精。“千百年來,不管生産工藝如何變化,祥雲、仙桃、牡丹、葡萄等圖案一直是土陶制品的主要紋飾,這些在我國其他地方象徵著‘福祿壽喜’等美好祝願的文化符號,同樣被喀什各族群眾所喜愛。”他説。

  千年來,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世代伴隨著喀什居民成長,文脈流韻滋養著這座古城繁盛至今。

  時下,徜徉喀什街頭,各社區廣場都能看到居民們歡快地歌舞、娛樂。京劇與秦腔同臺競藝,二胡與手鼓和諧成趣,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藏族的鍋莊舞、塔吉克族的鷹舞、動感時尚的街舞……不同民族、不同習俗的人們在這裏共同生活、相互學習,其樂融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流光溢彩,千年古城展新顏

  喀什古城的每個清晨,都有別樣驚喜。

  晨光熹微時,長號響亮、鼓點飄揚、絲竹悅耳,喀什古城開城儀式準時上演。演員與遊客在歡快的樂聲中縱情舞動。在這裏,漢代的“班超”與清朝的“香妃”同臺迎客,騎毛驢的“阿凡提”和穿著艾德萊斯絲綢的當代少女翩翩起舞。

  4月21日,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區,工作人員跳起舞蹈歡迎遠方來客。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分布在古城各處的遺址故居、亭臺樓閣,無聲地訴説著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匯聚交融歷史。事實證明,喀什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始終是喀什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更是喀什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

  走進喀什古城,曲徑通幽的街巷、錯落有致的民居、隨處可見的木雕、鐵藝、繪畫,無不展示著這裏的悠久歷史和濃鬱風情。如今的喀什古城已是聞名海內外的“活的古城”。

  2010年,一項投資70多億元,涉及20多萬人口、8平方公里面積的老城區危舊房改造民生工程全面啟動。此後7年時間裏,喀什老城7000多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民居在保留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得到修繕加固。改造項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肯定。

  喀什古城還依托著豐富悠久的歷史底蘊,打造出眾多旅遊“打卡地”和特色街區,吸引大批創業者為古城帶來新鮮活力。

  在喀什古城一家名為“入迷文創”小店裏,“90後”小夥兒麥吾蘭·圖拉克用民族傳統服飾和頗具特色的文創旅遊紀念品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遊客。如今,他又把店鋪開到了網上,通過“直播帶貨”直接面向海內外消費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的特色文創産品被更多人喜愛。”他説。

  作為開放式人文旅遊景區,喀什古城因風格古樸又充滿時尚感,成為“天然的攝影棚”。當地人眼中的尋常巷陌,如今成了廣受歡迎的“網紅”取景佳地。

  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區,麥吾蘭·圖拉克(右)和攝影師為顧客拍照。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店門口,攝影師陳強和阿布都艾尼·努爾買買提向過往遊人“炫耀”著拍攝技術。他倆的攝影工作室在當地小有名氣。“我倆都是旅拍攝影愛好者,想通過自己的一技之長,讓更多遊客記住喀什的花草樹木、風土人情。”陳強説。

  今日喀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為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注入強大新動能。新時代,喀什産生了一大批民族團結的先進典型、愛崗敬業的勞動模范、無私奉獻的駐村幹部。“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兒童長眠冰湖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人們稱讚他是在雲端上守衛這方熱土的“帕米爾雄鷹”。如今,根據拉齊尼事跡改編的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已搬上銀幕,講述了拉齊尼一家祖孫三代在帕米爾高原戍邊護邊巡邊的故事,真實可感的英雄形象深深打動著觀眾。

東聯西出,黃金通道向未來

  南依昆侖,北臨天山,喀什自古便是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是中外商賈雲集的商埠和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法顯、馬可·波羅等歷史名人,都曾在喀什留下足跡,國人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師“西天取經”也到過這裏。

  6月13日,遊客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區東門觀看開城儀式表演。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位于喀什市郊的莫爾佛塔便是唐代一座佛寺的遺址。傳説玄奘歸國途中曾在這裏短期居住,並于這座寺院內講經説法。

  往事越千年。今天,航空快運和“鋼鐵駝隊”“縮短”了喀什聯通國內外的距離,這座絲路重鎮的文化經貿交流樞紐地位逐步凸顯、國際大通道建設日新月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展現出蓬勃生機活力。

  6月9日,“中吉烏多式聯運通道+陸海新通道測試班列”接發車儀式在喀什北站舉行。25輛滿載集裝箱貨櫃的大卡車從喀什發車,到達吉爾吉斯斯坦奧什火車站後,將轉由鐵路把貨物運往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

  今後,喀什將進一步發揮“東聯西出”“西引東來”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各方合作,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物流通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中吉烏鐵路”“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城市,喀什還持續加大對跨境電商、融資租賃等新業態的扶持和培育,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助力企業不斷發展,助力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格局。

  新疆喀什綜合保稅區外景。新華社記者胡虎虎 攝

  喀什綜合保稅區裏,一批現代化企業落地生根,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車輛穿梭往來。園區2022年完成跨境電商貨值12.9億元,同比增長291%。成立于喀什綜合保稅區的中順電子商務(新疆)有限公司專門經營外貿生意。“我們把貨品從長三角、珠三角匯集到這裏,再發往中亞、歐洲等地,目前每天處理電子商務訂單達12萬單。”總經理張琪説。

  立足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喀什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深入挖掘絲路文化遺産的時代價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凝聚民族精神。

  昆侖流韻,古道遺珍。扎根中華文明沃土,絲路明珠熠熠生輝,生機勃勃。喀什,正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持續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記者:李自良、曹志恒、于濤、高晗

  編輯:王曙暉、傑文津、劉禎

【糾錯】 【責任編輯: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