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綠洲一“線”牽——沿著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看新疆之變-新華網
2023 06/21 16:58:03
來源:新華網

片片綠洲一“線”牽——沿著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看新疆之變

字體: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海茫茫。倏然,一列火車駛過綠植掩襯下的鐵軌,打破周遭寂靜。

  13歲的阿卜杜熱伊木·阿卜杜艾力望著窗外,時不時抬手看表。個把小時後,他就要到庫爾班大叔的家鄉于田縣研學。

  “我們從小就知道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但坐火車去他的家鄉,還是第一次。”阿卜杜熱伊木話語中難掩興奮。與他同行的30多個同學,也都滿心期待。

  去年6月,和若鐵路通車,與先前開通的格庫鐵路、南疆鐵路“牽手”,標誌著環塔克拉瑪幹沙漠鐵路線形成閉環。這也是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全長2712公里。

  一年過去,記者沿著鐵路看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依舊是那浩瀚的模樣;鐵路環線串起的城市鄉村,卻正悄然發生令人欣喜的改變……

  發展之路,激活綠洲新生機

  一條鐵路,能激發多大能量?生活在鐵路沿線的各族群眾,最有發言權。賓士的列車,穩穩助推沿線各地邁向鄉村振興的“詩和遠方”。

  ——這是一條“土特産”環線。

  在葉爾羌河流域,核桃種植有著上千年歷史。然而,核桃樹年年結果,貧困卻代代相傳。

  “你放心,核桃是‘坐’專列過去的,速度很快。”夏日裏,和田地區和田縣客來木農産品公司總經理如則麥麥提·努日通過電話向客戶打包票説。

  鐵路通了,核桃這個渾身是寶的“黃果果”,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蛋蛋”。如則麥麥提告訴記者,今年預計銷售量4萬噸以上,能帶動本地2萬多名村民增收。

  和田地區的地毯、喀什地區的新梅、阿克蘇地區的蘋果……借助鐵路,新疆特色農副産品以更快速度抵達全國。

  

  在新疆庫爾勒鐵路貨場,工作人員操作龍門吊進行裝車作業(5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新疆鐵路部門統計,環塔克拉瑪幹沙漠鐵路形成以來,截至今年6月中旬,庫爾勒貨運中心、喀什貨運中心共計發送貨物3349.58萬噸。

  ——這是一條文旅走廊。

  走進喀什地區莎車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園,記者被這樣的場景深深感染:舞臺上,各族民間藝人歡快表演著非遺十二木卡姆,臺下,操著各種口音的遊客或頻頻鼓掌,或翩翩起舞。

  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古稱龜茲,石窟壁畫、詩詞樂舞四海聞名。最近,原創歌舞劇“杏花之約 絲路龜茲”在當地精彩上演。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樓蘭古城遺址、米蘭古城遺址等吸引遊客紛至遝來。“今年以來演出明顯多了,有時甚至還要臨時增加演出場次。”若羌縣樓蘭藝術團團長艾亞丁·吐爾遜説。

  在新疆若羌縣瓦石峽鎮,若羌縣樓蘭藝術團的演員為參加棗花節的遊客表演歌舞(5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疆是個好地方”品牌日益響亮。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副主任宋強介紹,今年以來截至6月中旬,國內約1647萬人次旅客乘坐火車在新疆旅遊。開通一年來,和若鐵路共運送旅客約36萬人次。

  ——這是一條沙海綠帶。

  塔克拉瑪幹沙漠一年中有7個月是風季,火車在沙漠行駛,風沙是主要威脅。記者從車廂向外看去,軌道兩邊,數百米寬的阻沙障、草方格和植物帶猶如綠帶,為列車“護航”。

  這是在和若鐵路沿線拍攝的1.5米高的立式沙障(2022年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記者從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在被流動沙丘侵害嚴重的和若鐵路沿線,建設者修建草方格近5000萬平方米,種植梭梭、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木近1296萬株,林帶覆蓋面積超過11萬畝,這條“綠色走廊”成為防風固沙的天然屏障。

  

  這是在和若鐵路沿線拍攝的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和耐旱植物組成的防沙“三件套”(2022年5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這是2022年5月19日拍攝的和若鐵路沿線種植的耐旱植物。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民心之路,交流交融更緊密

  “哎嗨,馬吶馬吶薩木薩(維吾爾語:烤包子來咯)”夏日午後,玉龍喀什河畔,隨著“堂倌”一聲吆喝,食客們涌向案臺,用手機掃碼付款。

  熱騰騰的烤包子端上桌,“堂倌”向外地遊客示范沿包子底端切開一圈,揭開後,香味撲鼻而來。

  “新疆烤包子個頭真大,就像我們常吃的菠蘿包。”廣東遊客樊菲顧不得抬頭,忙著拍照打卡。

  沿著鐵軌,越來越多人走進新疆、了解新疆,為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新機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增強。

  這是2022年5月19日拍攝的和若鐵路依木拉克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正值周末,記者來到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潔凈古樸的院落裏,參觀者絡繹不絕。

  “早上剛接待了三撥分別來自北京、廣東、湖南的遊客,他們專程坐火車趕來,重溫庫爾班大叔的感人往事。”講解員哈斯也提汗·買土送説,南疆鐵路環線形成後,來紀念館的遊客持續增多,“有時候忙不過來,不過大家喜歡來,我們都特別高興”。

  這是乘坐和若鐵路列車去庫爾班大叔家鄉研學的學生們和老師(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紅霞 攝

  “你從哪兒來?”在和田地區和田市古江巴格鄉,10歲的帕提瑪·麥麥提熱傑普主動同記者打招呼。

  “來我家超市買東西的遊客有北京的、河南的……”小姑娘和記者大方攀談,普通話講得很不錯,笑起來小酒窩很是討喜。她的夢想,是“去北京上大學”。

  帕提瑪·麥麥提熱傑普(左)和她的媽媽在自家的超市裏(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紅霞 攝

  這條鐵路環線,不只帶來疆外遊客量的增長,它對疆內各族群眾走親訪友、求學就醫也帶來更多便利。

  “以前從和田去往烏魯木齊方向有T9528次列車,環線形成後,新增了5818次列車。”和田站黨支部書記李林告訴記者,“有意思的是,T9528客流量沒有下降,而5818次列車客流量也很可觀,節假日有時甚至‘一座難求’。”

  這正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生動寫照。有著多年南疆工作經驗的喀什市委書記藥寧認為,沙漠鐵路環線形成後,老鄉見識更廣了、眼界更寬了,新疆和其他省份的“對流”也更加順暢,促進了各族群眾逐步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

  未來之路,遼闊大地前景廣

  6月9日,隨著汽笛長鳴,25輛滿載集裝箱貨櫃的大卡車從喀什火車北站發車,這標誌著“中吉烏多式聯運通道+陸海新通道測試班列”開通。

  火車站西南方向約20公里處,喀什綜保區與喀什機場間的國際貨物連接通道工程接近完工,不久的將來,這片區域將實現綜保區、經開區、航空港區等開放平臺政策的疊加融合。

  視線轉向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眼下,尉犁-若羌-和田超過1100公里的高速公路項目正在沙漠戈壁中加速推進。

  目前,新疆公路總裏程逾22萬公里,民用運輸機場達到25個,鐵路營業裏程達8768.9公里……一段段公路、一座座機場、一條條鐵軌,便利了百姓出行,也夯實了南疆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和後勁。

  在新疆烏魯木齊站,遊客在“環塔之旅·非凡印記”旅遊專列前合影(3月27日攝)。新華社發(陳繼偉 攝)

  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近日,新疆提出南疆環塔裏木經濟帶構想,與天山北坡經濟帶形成聯動發展格局。沙漠鐵路環線無疑為做活南疆“棋眼”打下基礎。各地正積極布局産業,謀劃未來。

  走出去年6月投運的和田地區策勒縣火車站,記者放眼望去,向南一公里處,津和陸港轉机區項目建設正酣:施工車輛來回穿梭,項目主體已見雛形,投入使用後將打造為區域物流集散中心;往西幾百米,則是天津、策勒兩地共建的天津工業園區,紡織、電子類企業車間開足馬力加速生産……

  “去年火車開通後,我們就在周邊啟動建設了物流中心,加上本地已形成的産業資源,未來南疆産品可以借助鐵路聯通喀什經濟開發區,從而更好對接中亞市場。”策勒縣委書記馬江山介紹。

  沙漠北邊,位于庫爾勒市的貨運中心,火車卸空又裝滿,龍門吊往來穿梭。

  “真沒想到,格庫鐵路開運到現在,過貨量會成倍增長。”庫爾勒貨運中心庫爾勒營業部助理工程師米亮説,從化工品,到化肥、棉花,甚至豆粕、糧食,尤其到夏秋季節,農副産品更多,日裝卸量達1.83萬噸。

  目前,新疆南部地區貨源經格庫鐵路運輸比重增至95%以上。格庫鐵路從最初聯通青海、西藏,到如今輻射甘肅、四川、湖北、雲南等地,更好顯現助力西部經濟發展的運輸大通道作用。

  只有貧瘠的沙漠,沒有貧瘠的夢想。從“阡陌不通”到“阡陌縱橫”,交通之變正為新疆經濟高品質發展不斷注入動力。

  “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在開往于田的列車上,記者問去研學的阿卜杜熱伊木。

  “想考交通類的大學。”這個來自和田地區墨玉縣的小夥子望向窗外説,“我想在南疆修高鐵……”

  文字記者:劉紅霞、郝玉、關俏俏

  視頻記者:張嘯誠

  海報設計:張鐸

  編輯:朱舜、李安、胡碧霞、侯幫興

  統籌:黃小希、方思賢

【糾錯】 【責任編輯: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