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密市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區域80兆瓦風光同場保障性新能源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
“這個項目並網發電後,年平均上網電量為20952.7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約6.3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7.43萬噸,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電投新疆絲路坤元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巴裏坤風光同場保障性並網項目值班長席華斌説。
該項目是自治區保障性電力並網項目、哈密市首個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項目,其風電裝機容量為5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為3萬千瓦,配置化學儲能0.8萬千瓦,並新建一座110千伏升壓站。
哈密市轄區擁有豐富的風力、太陽能資源。全疆9大風區中,哈密就佔3個,風區總面積5.16萬平方公里,在全疆佔比66.3%;年日照數3170—338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充裕地區之一。自2010年首座風電場在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風區並網運行以來,到2023年4月底,哈密電網總裝機2452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1561萬千瓦(風電1295萬千瓦、光伏266萬千瓦),在全疆佔比35.8%,居全疆首位。
2010年11月,新疆建成“疆電東送”第一通道——哈密至敦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結束了新疆電網孤網運行的歷史;2013年6月,建成“疆電東送”第二通道——煙墩至沙洲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2014年1月,建成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自2010年11月至今年4月底,哈密區域內“疆電東送”通道累計送電4604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1.5億噸。
目前,作為國家“十四五”重點建設項目的哈密至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在建設。哈密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建成後,哈密電網將形成“兩交兩直”疆電東送格局,並建成2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新能源裝機容量將超過40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