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芝市巴宜區退休幹部巴桑央宗以志願助醫行動,幫助許多異地求醫的農牧民,體現了“老西藏精神”,展現了“銀發生輝”志願服務的時代價值。
2024年,巴桑央宗在巴宜區榮譽退休儀式上被巴宜區“銀發生輝”志願服務隊的先進事跡觸動。“退休不褪色,餘熱映初心,離崗不離黨”成為她退休後的宣言。
退休後,巴桑央宗一直思考如何發揮餘熱。能為家鄉做什麼?為群眾解決什麼難題?如何延續‘老西藏精神’?這三個問題成為她退休生活的行動指南。結合自身每年3至6月定居成都的規律,她關注到高原農牧民異地就醫面臨“語言溝通難、流程操作難、心理疏導難”的“三難”痛點,憑藉早年學醫背景及陪診經驗,她主動梳理成都三甲醫院就診流程,萌生了“志願助醫”的想法。
在成都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的門診大廳,巴桑央宗成為患者的“翻譯官”“導航員”和“撫慰者”。從預約掛號到取藥復查,她幫助患者節省時間;面對語言不通的農牧民群眾,她用藏語耐心解釋醫囑。
自今年5月初開展服務以來,巴桑央宗累計服務患者10餘人次,協助完成就診急難事項5例,服務範圍覆蓋林芝、昌都、那曲、山南等地,患者滿意度達100%。有農牧民群眾感慨:“在成都聽到藏語講解病情,就像喝到酥油茶一樣暖心。”
巴桑央宗在華西醫院陪診。(受訪者供圖)
巴桑央宗的事跡經巴宜區委組織部(老幹部局)製作的《銀齡天使》紀實視頻傳播後,引發社會良好反響。目前,視頻在“巴宜組工”公眾號的閱讀量達7000餘人次,點讚轉發達500餘人次,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幹部加入志願隊伍。
巴桑央宗&&,“‘銀發生輝’志願服務隊需要更多的力量,希望更多的老同志參與到這項志願服務行動中”。她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轉化為“特別能溝通、特別能服務”的現代志願精神,架起了民族團結進步“連心橋”。
巴宜區委老幹部局組織“銀發生輝”志願服務隊赴區外交流學習。(受訪者供圖)
隨着隊伍壯大,巴宜區委組織部(老幹部局)立足離退休幹部經驗與專業優勢,持續健全“銀發人才庫”動態管理機制,並通過搭建“銀齡課堂”等&&,實現銀發人才培育從“經驗輸出”向“技能再生”的戰略升級。“銀發生輝”志願服務隊自成立以來,累計開展志願服務40余次。
下一步,巴宜區委組織部(老幹部局)將以巴桑央宗的事跡為契機,持續深化“銀發生輝”黨建品牌,傳承“老西藏精神”,鼓勵引導更多的老幹部加入志願服務,做好&&保障工作。(石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