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次仁德吉,她身着藏裝,戴着一副眼鏡,鏡片在陽光下微微閃爍,衣角隨風輕擺。瘦削的身形,透着一股幹勁兒,屋裏屋外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她嘴角總是微微上揚,眼睛彎成月牙,笑容裏滿是溫暖與真誠。
光明在心靈的深處——信任與愛的傳遞
在西藏山南市乃東區頗章鄉斯堆村,提起次仁德吉,村裏的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無不交口稱讚。她用善良和勤快書寫着平凡中的偉大,成為人們心中的榜樣。
次仁德吉在家中。(受訪者供圖)
頗章鄉斯堆村五保戶曲珍老人因為雙目失明,無法自理生活,村委會得知老人的困境後,計劃安排黨員和婦女輪流照顧她。
當村委會工作人員向老人徵求意見時,她示意要住在次仁德吉家。這一決定的背後,隱藏着一段溫暖人心的過往。在曲珍老人失明之前,次仁德吉時常端着熱騰騰的飯菜給老人送過去,當次仁德吉閒下來時就去老人家裏嘮嘮家常,收拾屋子。
次仁德吉的善舉在曲珍老人的心中種下了深深的信任。就這樣,次仁德吉將老人帶回了家,這一住,就是8年……
一人挑起家庭重擔 “她像上了弦的時鐘”
在次仁德吉的女兒巴桑卓嘎看來,母親總是連軸轉,晚上忙到12點多,甚至後半夜也忙個不停,“就像上了弦的時鐘”。生活雖然充滿了艱辛,但次仁德吉卻始終保持着樂觀向上的態度。
當有人問次仁德吉為什麼要把老人接到家裏住?她卻笑盈盈地説:“遇到了就是緣,多雙筷子的事兒,不想看著老人受罪。”
自從曲珍老人搬進次仁德吉家後,次仁德吉清晨攙扶老人上廁所、洗漱、整理床舖,還不時擔心因老人久坐不適扶到院裏散步。次仁德吉在準備飯菜時把食材剁碎方便老人啃食,並且因老人不喜歡吃雞蛋和豬肉,她會精心準備牛羊肉,每天也會盡所能準備香蕉、小白菜等老人喜歡的食物。
2013年2月,老人腿部疾病復發癱瘓在家中,當時次仁德吉放棄外出打工照顧老人。為得到更好的治療,次仁德吉陪老人去山南市人民醫院辦理住院手續。當時即便艱難,次仁德吉從未懈怠對老人的照顧,後來老人病情惡化,她仍耐心照料。
2015年,曲珍老人安詳地離世,而次仁德吉和老人的暖心故事一直在村裏流傳着……
曲珍老人在世時,把自己2500元的存摺給了次仁德吉,老人去世後,存摺裏的錢依舊原封未動。
次仁德吉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受訪者供圖)
投身志願服務,做到“奉獻社會”
平日裏,次仁德吉對每一個身處困境需要幫助的人,總是滿含同情和真摯情感。
每逢周五,她都會提前兩小時結束工作趕到頗章鄉完小,接村裏的留守兒童放學。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看到這些留守兒童覺得很心疼。”次仁德吉説,“每週五去接他們,不只是為了陪伴,更是想告訴孩子們有人一直在身邊愛他們。也希望這份愛,能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光,照亮他們的心。”
次仁德吉與全國勞動模範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今年年初,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地震。作為黨員,次仁德吉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主動從自己並不寬裕的積蓄裏拿出一筆錢,還挑選了家中乾燥又耐燒的柴火支援災區。
當時她還不停地穿梭在村裏,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在她帶動下,村民們紛紛響應,積極捐出他們的一份心意。
村裏人常説:“有困難找德吉,她的心裏裝着所有人。”只要村裏有施工的工地,她就會送去熱水、熱茶,十分熱心。
正是這份赤誠,讓她不停地用行動傳遞着溫暖。
次仁德吉的榮譽證書。(受訪者供圖)
榮譽背後的初心
次仁德吉用八年的堅守與奉獻,書寫了一曲勞動奮鬥的讚歌,也獲得了許多榮譽。
2013年,她被頗章鄉評為優秀共産黨員;2014年榮獲乃東區優秀共産黨員稱號;2015年成為西藏自治區“最美格桑花”、山南市“感動人物”;2024年8月被授予乃東區“道德模範”殊榮。
如今,榮獲“全國勞動模範”這一更高的榮譽,次仁德吉難掩激動之情。
“這份榮譽屬於我們村的所有鄉親們。”她説,“我要繼續發光發熱,身體力行傳播勞動精神和勞動觀念,帶頭弘揚勞動精神,把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化為履職的動力和激情。”
次仁德吉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受訪者供圖)
這位普普通通的藏族婦女,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善行與堅守,成為全國勞動模範生動的踐行者。她的故事,也將激勵更多的人在平凡生活中書寫不平凡的人生。(次央 羅貴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