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
汽車駛入西藏那曲市雙湖縣
平均海拔攀升至5000多米
羌塘“無人區”腹地
藏野驢、藏羚羊在公路兩側頻頻出沒
沙塵不斷拍打在車身上
暮色四合
世界海拔最高的縣城映入眼簾
雪山下的雙湖縣城。
這是人們印象中的雙湖——天寒地凍、街道冷清。2020年,雙湖縣啟動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兩批牧民先後撤離,每年僅在放牧的三四個月回到雙湖。臨近春節,整座縣城只剩二三百人,店舖幾乎全部停業。
這與記者記憶中的雙湖又有些不同——在“離太陽最近的加油站”外,“寶石花”在雙湖的夜色中格外醒目。一排溫暖的周轉房貼上了春聯,燉肉的香氣飄出;加油站的便利店內挂起了燈籠和中國結,年味兒十足。
剛剛到任4個月的雙湖加油站經理索旺説:“我想改變大家印象中的雙湖。”
雙湖很苦——“生命禁區”中,因“唯一”而堅守
雙湖被稱為“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卻是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樂土”。
雙湖,空氣含氧量約為內地的40%,就連土生土長的西藏人也會出現高原反應。去年9月,索旺來到雙湖加油站的第一週,只有吸着氧氣才能睡上幾個小時。
縣城內10月就開始下雪,要一直持續到次年三四月份,一年中8級以上大風天氣超過200天,被稱為“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
環境惡劣、居民稀少,雙湖加油站為何堅持24小時營業?
“因為這是全縣唯一一個加油站,保供着全縣幹部群眾的‘生命油’。”雙湖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歸桑扎巴説。
“唯一”的選擇,為雙湖加油站賦予重任。
站經理索旺與員工桑珠踏上救援路。
2024年11月13日,牧民普琼帶着兩個兒子從百餘公里外的鄉村返回縣城,中途油箱見了底。接到求援信息,索旺面罩、手套都沒顧上帶就衝出了加油站。沒想到加了油,車子還是打不着火。荒無人煙的公路上氣溫驟降,10級大風呼嘯而來,車輛“趴窩”的後果不堪設想。
索旺二話不説就抄起車上的工具,逐項排查故障。直到將近晚上10點,車子終於重新啟動,他的臉和手早被凍得幾乎失去知覺。上車前,普琼一把摟過他,獻上一個“讓人有點不好意思的”、長長的擁抱。
4個月曆經5次救援,從提着油桶跑向縣道上的求援者,到深夜出發為郵政車輛解困,索旺深刻理解了“生命加油”的含義。
為生命加油,也為生活加油。
索旺的小額配送車輛在湖邊行駛。
1月24日,天還未亮透,索旺準備好下鄉小額配送車,前往巴嶺鄉和措折羌瑪鄉送油。11個小時的路途佈滿碎石和坑洼,他不得不早起做足準備。
為了牧民的安全與便捷,去年,雙湖加油站開啟小額配送服務,各鄉鎮負責人在社交群組上傳送油需求後,由加油站統一配送至鄉間。
這無疑是份“苦差”。卸油時,每一個動作都要消耗巨大的體力,仿佛要把整個肺都吐出來。1月16日,雙湖加油站的綜合管理員索朗頓珠到300公里之外的鄉下送油,積雪遮住了返程的濕滑土路,他和司機在車上擠了一宿,“感覺從來沒那麼冷過”。
但索旺有自己的理解。他掰着手指頭對記者説:“這都是他們牧民發電機的油、生産生活的油、摩托車的油、賺錢的油,就是這些油把雙湖縣和其他的村子連起來的,想到這些,我就覺得特有動力。”
雙湖要“酷”——“95後”接棒,改寫雙湖故事
去年7月,索旺坐在西藏銷售公司市場營銷處的格子間裏,一條公司網站上的選拔通知吸引了他的注意——“在全公司範圍內公開選拔雙湖加油站經理崗位人選。”
這個拉薩的“95後”盯着通知裏的“雙湖加油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加油站”,心想,“海拔最高”幾個字太酷了。在競聘現場,他説:“我不希望大家提起雙湖最先想到的是孤苦伶仃、不發達、滄桑,我要讓大家感覺雙湖加油站變了。高海拔,不也意味着勇氣與挑戰極限嗎?”
雙湖加油站的確在變。
桑珠説,從前整個冬天沒地方買菜,買水要在送水車前排兩小時隊,屋裏燒着煤炭,第二天起床時渾身疼,洗澡還要去300公里外的尼瑪縣。2023年,西藏銷售公司新建值班公寓、增設陽光棚、打通上下水、增設淋浴和凈水設備,讓雙湖加油站成為改善基層庫站的“樣板站”。“現在爐子都用不上了,地暖和用水也有了,我們的條件幾乎是雙湖縣最好的。”
民生改造給了索旺“大展身手”的空間。他將市場營銷的工作經驗運用起來,開設“送貨上門”微信群,利用空余的周轉房打造“最高海拔的”司機之家,在翻新後的便利店開闢了戶外勞動者驛站。他還準備在加油站內開一個“5000米以上的咖啡館”,讓記者看看自己動手設計的兩版招牌哪個好……
為“轉變印象”所做的努力,迎來了收穫。戶外勞動者驛站建好後,沒過幾天,3名往返於拉薩和雙湖運貨的甘肅司機推開了便利店的門。
凌晨時分,雙湖縣城早已“沉睡”。在明亮的圓桌前,幾人終於吃上了一頓飽飯。臨走前,一名司機對同伴説:“平常加油站都沒這服務,沒想到在雙湖能遇見。”訂不上賓館的自駕游游客入住了新落成的司機之家,吸着床頭的氧氣終於放下心來,和他拍照留念。
“雖然環境不好,但我的一畝三分地裏永遠要有創新、有活力,能改變一個人對雙湖的看法都值得。”索旺説。
“00後”員工桑旦卓瑪在便利店值班。
如今,雙湖加油站4名員工均為“95後”“00後”,平均年齡不到30歲。相較於“堅守”,新人們對這份工作有自己的定義——
“我是雙湖縣巴嶺鄉的,從小就知道中國石油,因為爸爸要騎着摩托車跑120公里到縣城加油,才能去其他地方。”剛到雙湖加油站23天的“00後”員工桑旦卓瑪説。畢業後,她本可以選擇海拔更低的站,卻回到了雙湖,從目送父親騎車遠去的小女孩,變成同鄉人的“加油使者”。
“我們站經理點子多得很,我想和他一起呆幾年,多學點東西。”目前,26歲的索朗頓珠是家庭唯一有收入來源的人。他説,去年調入雙湖加油站時,最難的不是缺氧和嚴寒,而是捋不清楚的綜合管理工作。他想要在這個崗位上學學營銷本領、提升能力,給母親、妹妹更好的生活。
一心想要改變的索旺,則對“雙湖”二字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這裡做什麼都是有意義的,改變他們對雙湖的想法有意義、為老百姓送油有意義,休息時間裏給同事們做飯也有意義。”
窗外的狂風力道不減,屋內暖意融融。索旺拿出大塊的凍肉和酥油,準備趁着過節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