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驅車前往位於西藏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境內的格桑花開産業園。該園為墨竹工卡縣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示範園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墨竹工卡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載體。
格桑花開産業園一角(8月15日攝)。新華網發 吳金朋攝
走進産業園,大量的壁畫與雕刻印入眼簾。從精美絕倫的刺繡唐卡,到勾勒縱橫的直貢藏文書法,再到製作技藝繁複的直貢藏香......得益於南京援藏的技術引進,不論是百年技藝還是千年文化,各式民間非遺絕技在這裡交匯,一件件非遺産品源源不斷地從“鄉村振興”車間送往客戶手中。
南京援藏自1995年選派第一批援藏幹部以來,先後有10批35名援藏幹部、17批61人次援藏醫生、4批20名援藏教師、30多批次專業技術人員,先後踏上“天邊之鄉”墨竹工卡縣進行援藏工作。
據悉,近30年來,南京為墨竹工卡縣籌集資金13.5億元,援助項目達500余,援藏工作從“輸血”到“造血”,再到“活血”,成效顯著。近年來,塔巴村塔巴陶瓷的迅速發展,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
塔巴陶瓷坯體(8月15日攝)。新華網發 謝炆圻攝
在塔巴村塔巴陶瓷製作中心裏,已經成型的坯體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在風乾架上,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在坯體上,坯身與光影組合成了一副惟妙惟肖的素描畫。産品展示車間內,各式各樣的陶器在經過上釉和燒制這兩道工序後,蛻變為光彩奪目的塔巴陶瓷。
作為一項傳承上千年的陶瓷技藝,也面臨着傳承發展的難題。“傳統的塔巴陶瓷由於製作分散、生産規模小等原因,面臨着失傳的風險。”南京彌盛陶瓷製品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負責人仁青達瓦説。
以前,塔巴村手藝人製作的産品形成不了規模,更是難以找到銷路。隨着南京市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以來,墨竹工卡縣人民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將南京市彌盛陶瓷製品有限公司與熟悉塔巴陶瓷製作技藝的塔巴村攜手,共同打造一體化生産線。該公司在格桑花開産業園內設立“鄉村振興車間”,致力於生産西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塔巴陶瓷。
談起塔巴陶瓷未來的發展方向,仁青達瓦説:“非遺活化是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最佳方式。”接下來,工卡鎮塔巴村將立足鄉村振興,結合縣格桑花開産業園區來打造彌盛塔巴陶瓷園,利用好援藏力量,加強非遺活化利用,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實現非遺的保護傳承。
南京援藏跨越千山萬水,化作朵朵格桑花綻放在墨竹大地,閃耀着民族團結光彩。未來,墨竹工卡縣政府將繼續攜手南京市政府打造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現代技藝的産品,不斷借助新技術、新手段,澆灌經濟之花,讓墨竹工卡這朵“格桑花”長的更好,開的更美。(吳金朋 李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