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20年間西藏生態格局變化率低於1%-新華網
新華社簡介 新華網首頁中國政府網 公司官網 新聞熱線:0891-6282560 投稿郵箱:xhwxzpd@163.com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4 07/30 11:34:38
來源: 新華社

研究顯示20年間西藏生態格局變化率低於1%

字體:

  記者7月29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獲悉,最新評估結果顯示,2000年至2020年,西藏自治區生態格局變化率低於1%,固碳、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防風固沙等關鍵功能維持穩定或略有提升,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持續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格局變化率是通過遙感影像提取數據、計算後,衡量生態環境變化、生態保護效果的關鍵指標。”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申扎高寒草原與濕地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站長王小丹&&,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第三極”,是我國乃至世界氣候系統的“穩定器”。西藏的生態格局變化率越小,對我國生態安全的屏障作用越好。

  截至2020年,自治區全區森林覆蓋率12.31%,森林蓄積量22.8億立方米,實現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雙增”;沙化面積較2010年減少3.5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7%;66%的天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2023年完成的《西藏自治區生態狀況變化評估(2000-2020)》數據顯示,西藏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周萍帶領研究生在西藏扎囊縣沙化土地生態治理綜合示範區開展沙地試驗樣方植被生長狀況監測。新華社記者 顧天成 攝

  在西藏山南市,20世紀80年代,雅魯藏布江畔沙塵漫天,當地群眾一吃飯便滿口沙。如今,記者在雅江河谷看到沃野千里、綠意盎然。據了解,矮種蘋果樹提高了當地群眾收入,人工林碳匯交易促進林草恢復,野生動植物種群恢復性增長,沙化面積持續減少,災害性沙塵天氣顯著減少。

  在西藏申扎縣,位於海拔4730米的中國科學院申扎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綜合生態站。“我們正加速開展科研攻關,為修編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提供重要科學依據與支撐。”王小丹説。

  頒佈實施生態監測技術標準;建設生態監測信息系統和網絡,並實現業務化運行;推廣高寒區生態恢復科學技術……“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始終堅持以科技支撐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答好守護青藏高原生態這一‘必答題’。”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青藏高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海濤説。(記者顧天成、張泉)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