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唱響魚水歡歌——西藏自治區開展“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紀實-新華網
西藏頻道 > 正文
2023 08/07 16:58:25

雪域高原唱響魚水歡歌——西藏自治區開展“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紀實

字體:
  寫在前面
  雪域高原煥新顏。
  驅車行進在新建成不久的公路上,不時路過規劃整齊的城鎮村莊,一派祥和美好的景象映入眼簾。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西藏軍民同心合力,攜手共建,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屹立在世界之巔。迎着新時代的春風,西藏闊步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上,各族人民心手相牽,軍政軍民團結碩果纍纍。
  今年是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為進一步密切軍民關係,鞏固民族團結,服務邊防官兵,“八一”前夕,西藏自治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共派出7支文藝演出小分隊和7支醫療巡診小分隊,為全區7個地市的駐軍部隊、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及附近群眾提供巡演巡診服務。
  計劃組織千人 萬人踴躍報名
  “7月我本打算和家人外出旅游,但聽説要組織醫療巡診小分隊看望慰問‘金珠瑪米’,我就趕緊報名了。”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45歲的主管護士澤仁措姆,小時候是聽着長輩講“金珠瑪米”的故事長大的。“小時候爺爺奶奶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直到昌都解放,家裏才終於分到了田地。有機會報答‘金珠瑪米’,我當然要去!”
  西藏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格桑羅布也沒想到,號召區內文藝工作者和醫務工作者報名參加慰問活動時,大家的踴躍程度遠超預想:原計劃總人數1000餘人的14支小分隊,報名人數竟超過1萬人。很多幹部群眾都像澤仁措姆一樣,有的改變旅游行程、有的推遲婚禮、放棄休假參加這次活動。
  文藝演出小分隊慰問演出。馬鵬舉攝
  在海拔4000多米的日土縣日土鎮熱角村,13名農牧民青年文藝愛好者組團集體報名,排演節目為官兵演出。據統計,僅阿里地區就有2000多人報名參加慰問活動。
  高山難擋擁軍熱,心繫官兵顯真情。跟隨醫療巡診小分隊,澤仁措姆和隊員們行程1000多公里,先後到達6個點位為千余名官兵提供醫療服務。
  “這種火熱的擁軍氛圍,就像當年迎接解放軍進拉薩城一樣。”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王培感慨地説。
  西藏自治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西藏夏季氣候多變、路途風險大等實際,各級嚴密組織慰問活動,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提升擁軍質效。
  山巔跳起鍋莊舞 歌聲唱出魚水情
  在文藝演出小分隊的演出中,某部營區傳出的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令人印象深刻——歌手雖聲音沙啞,歌聲卻飽含深情,令人動容。
  來自昌都市卡若區的歌手澤仁,在巡演途中患上感冒,仍堅持跟隨小分隊趕路兩天,行程300多公里。大家考慮到她路途疲憊,尚未痊癒,勸她不參加這場演出。“正是因為官兵常年駐守在自然條件這麼惡劣的地方,我才要到這裡來,唱出自己的心聲。”澤仁説。在綿綿細雨中,澤仁登&演唱,並與官兵手拉着手,在海拔4000多米的營區跳起歡快的鍋莊舞。
  來自中央歌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尤泓斐,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慰問活動。在駐墨脫縣某部演出時,她注意到連隊一名女兵頗具演唱天賦,於是現場教學。慰問活動結束後,她與林芝軍分區&&,計劃開設“空中課堂”,線上指導部隊熱愛唱歌的官兵。“為邊防部隊培養音樂人才,豐富邊防官兵的文化生活,很有意義。”尤泓斐説。
  “官兵有企盼,我們就有行動。”日喀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蒙乃豐告訴記者,邊防官兵戍守邊疆,文化生活相對單調。這次將演出送到邊防,很受官兵歡迎,文化交流也促進了民族團結。
  除歌舞表演外,自治區雙擁辦還採用多種方式,結合西藏民族地方特色開展文娛活動。在那曲市,他們將騎馬、射箭、拔河等文娛活動納入慰問項目,與官兵共同娛樂。
  自發加入慰問 健康送到邊防
  在日喀則市亞東縣,醫生朱祥務因報名人數已滿而未能加入慰問小分隊。慰問小分隊經過縣城時,他帶着藥品自駕跟隨醫療巡診小分隊一起到高山哨所巡診。
  朱祥務是一名退役軍人,每年都會參加慰問官兵的活動。“為官兵巡診、取藥後聽到他們的感謝,我覺得自己來得對、來得值。”朱祥務説。
  地方醫務人員深入訓練場為官兵巡診送藥。喻萬里攝
  2022年6月,退役軍人事務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優撫醫院改革發展的意見》,旨在更好滿足殘疾退役軍人等優撫對象供養和醫療需求,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此次“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中,西藏各地積極落實國家關於關愛優待現役和退役軍人的有關政策要求,積極選派醫生參加慰問小分隊,並推出新的醫療惠軍舉措。山南市隆子縣人民醫院規定,退役軍人憑優待證可優先掛號、優先看病。
  在阿里地區、日喀則市,雙擁辦慰問小分隊在慰問英烈屬和退役老兵時,面對面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現場為退役老兵吳堅等數十人解決了難題。
  西藏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副廳長趙勝斌告訴記者,此次“文化醫療走邊防”活動中,西藏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很多未能加入慰問小分隊的群眾,在途中擔任保障志願者,還有許多群眾送來慰問品,請小分隊成員送給邊防官兵。“雖然我們只有14支慰問小分隊,但是帶動了全民的參與,進一步深化了西藏人民的國防情結。”趙勝斌説。
  甘做高原“常青樹” 千里邊防是故鄉
  7月25日上午,在海拔5592米的西藏軍區某執勤點,官兵們欣賞完一支優美的舞蹈,禁不住鼓掌叫好。一位戰士因高原乾燥,乾裂的嘴唇滲出了血。
  這個執勤點氣候異常惡劣,幾乎每年都沒有無霜期。“官兵身上的迷彩,是這裡最鮮艷的色彩。”該執勤點領導告訴記者,“這周圍沒有一棵樹,我們的官兵就是立志扎根在這5000米高原的‘常青樹’。”在高原刺目的陽光下,營區圍墻上“我在陣地在”幾個大字熠熠生輝。
  阿里地區有一些部隊正在駐訓。當駐訓部隊官兵看到當地政府的慰問小分隊到達營區時,他們激動地説:“西藏人民一直記挂着我們!”阿里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強巴白珍也跟隨慰問小分隊來到部隊駐訓地,他&&:“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擁軍支前力度,第一時間為駐訓部隊解決用水用電、網絡通信等問題,並將他們列為重大節日走訪慰問的對象。”
  西藏軍區一線哨所、武警西藏總隊執勤點位、空軍駐藏部隊雷達站……“文化醫療走邊防”系列活動慰問小分隊足跡遍佈多個邊防點位。在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一名戰士引用實景劇《文成公主》裏的&詞表達自己的心聲:“都説‘走不到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而黨和政府、人民群眾的關心讓我們感到‘天下沒有遠方,人間都是故鄉’。”
  見證者説
  “金珠瑪米”是最親的稱呼
  ■西藏軍區政治工作部群眾工作聯絡處處長 李良國
  在組織和參與這次“文化醫療走邊防”活動的過程中,每當聽到群眾叫一聲“金珠瑪米”,我都感到這飽含着西藏各族群眾對部隊官兵最深的感情,是最親切的稱呼。
  70多年來,駐藏部隊官兵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傳承弘揚“老西藏精神”,從推動民主改革到助力脫貧攻堅,從捍衛社會穩定到支持鄉村振興,西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見證着邊關將士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惠一方群眾的功績。如今,西藏再偏遠的鄉村也有援建項目、再閉塞的大山也有共建小學、再困難的家庭也有幫扶官兵,各級幹部群眾由衷感嘆,“藏區從水桶到水管、從油燈到電燈、從土路到油路的轉變,都凝結着‘金珠瑪米’的心血和汗水”。
  這些年,西藏新建130條邊防公路、鋪設500多座基站,讓邊防哨卡不再是難通車、沒信號的“雪山孤哨”;妥善完成退役軍人安置任務,解決軍人子女入學問題,為家庭困難官兵提供幫扶,廣大官兵深受鼓舞。
  邊防一行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因心懷人民而受到愛戴,這是我們永葆戰鬥力的重要法寶。
  為兵服務是最大的榮幸
  ■西藏亞東縣民間藝術團舞蹈演員 次仁潘多
  在我的家鄉亞東縣,幾乎家家戶戶都流傳着與“金珠瑪米”有關的故事。從小我就耳聞目睹官兵們關心幫助群眾,也深深知道他們守衛在高山邊防,才讓我們的生活如此有安全感。
  今年,我與藝術團30多名同事一道受邀參加了自治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的文藝演出小分隊,前往多個點位慰問。得到這個機會,我和同事們欣喜不已。聽了這麼多年“金珠瑪米”的故事,多年來接受了許多“金珠瑪米”的恩惠,這次終於有機會以自己的表演表達謝意。我們抓緊認真選排節目,努力將最優秀的表演呈現給邊防官兵。
  7月,正是西藏的雨季。我們在亞東海拔3500多米某營區露天演出時,突降瓢潑大雨。當我們冒雨完成演出,400多名官兵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山谷。那一刻,我的心裏滿是欣喜與感動。能為堅守在邊防線上保家衛國的子弟兵們演出,為他們的戍邊生活帶來一抹不一樣的色彩,是我最大的榮幸。(記者 郭豐寬 馬鵬舉 李凱)
【糾錯】 【責任編輯: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