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素養 更多 >>

攝影記者:用好網絡資源 避免網絡陷阱

    有人説,現在新聞記者中就數攝影記者最好當了,不就是拿起自動相機,瞄準主體按快門嗎?這話其實大謬不然。隨着數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普通人進行新聞攝影的技術與成本瓶頸逐漸消失,攝影記者的競爭壓力逐漸加大。詳細內容 >>
為劣質手機匿名違背新聞規律
記者編輯 不可丟了基本功
到新聞現場去“淘金”
醫學新聞傳播引爭議 醫衛界呼籲立法規範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到雲南媒體實習
廣告人 “業進民退” 下的生存思考
美國記者如何避開名譽侵權官司
外國媒體關於職員參加"外部活動"的規範
精品賞析 更多 >>

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詳細內容 >>
劉少華新聞作品:走向曙光升起的地方
中國新聞周刊封面秀
南風窗:一國如何兩制
中國新聞周刊:製造香港
熱圖:人工飼養長江江豚“滿月”
觸摸的經典和真實——品讀《觸摸歐洲》
今日熱圖:男子與獅子的燃情歲月
中國新聞周刊:民工荒調查
傳媒攻略 更多 >>

報紙版式大小對讀者市場的影響

    版式大小對報紙讀者市場會有什麼影響,最近幾年的小報趨勢説法是否可行?這點在當前的學界和報界基本還停留在感覺層面。本文以具體的數據發現報紙版式大小對於報紙讀者市場的影響是很微弱的,報紙版面競爭的關鍵還是在於提供的內容水平。詳細內容 >>
中央&頻率專業化、管理頻率化綜合改革
以麥克盧漢的方式理解網絡媒體
輿論“寬法”不等於媒體可以“寬言”
正面報道要避免産生負面影響
報紙讀者閱讀行為的變化
報紙版式大小對讀者市場的影響
新聞來源:影響媒體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
傳媒時代的文學
史海鉤沉 更多 >>

邵飄萍:以新聞記者終其身

    “以新聞記者終其身”是邵飄萍最為堅定的信念。辛亥革命後,邵飄萍因“惡意誹謗罪而被捕入獄。1914年春,被營救出獄的邵飄萍東渡日本。居日期間,他為《申報》及《時報》撰寫大量時事短評。詳細內容 >>
62年前舊報揭謎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解放戰爭報道是怎樣開始的?
陳獨秀的報人生涯
新華書店的誕生與發展(圖)
抗戰時期《新華日報》印紙來源揭秘
沈從文蕭乾《大公報》副刊編輯思想比較
"白皮紅心"的《皖東北日報》
歷史上的華中新聞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