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喀布爾/伊斯蘭堡10月20日電 熱點問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緣何打打停停
新華社記者李昂 蔣超 楊愷
最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邊境地區打打停停。卡塔爾外交部19日發表聲明説,在卡塔爾和土耳其調解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卡塔爾多哈舉行談判,雙方同意立即停火,並建立機制以鞏固兩國之間的持久和平與穩定。最近這輪阿巴邊境衝突後的現狀如何?衝突緣何而起?停火協議能否如願?
現狀如何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官員19日分別證實,雙方已達成停火協議。根據協議,雙方重申致力於和平、相互尊重以及保持牢固和建設性的睦鄰關係。兩國承諾通過對話解決爭端,不得對彼此採取敵對行動。雙方還商定2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再次會晤,商討落實停火協議及加強安全合作的具體機制。
此輪衝突發生後,巴基斯坦關閉了與阿富汗交界處的多個邊境口岸。記者獲悉直至20日上午,相關口岸尚未開放,導致阿富汗與外界的重要物流通道被卡,很多阿富汗的貿易、運輸、零售、粗加工企業受到較大衝擊,本就緊缺的生産和生活物資價格逐漸走高。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外國媒體處負責人卡齊此前告訴記者,巴方此次行動旨在“清除藏匿在阿境內、近期頻繁襲擊巴境的恐怖組織據點”,“不涉及任何政治動機”。他認為,阿富汗塔利班當局未能履行其防止領土被用於針對巴基斯坦的恐怖襲擊的承諾,認為“部分外部勢力正利用喀布爾局勢牽制巴基斯坦”。
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薩達特認為,巴方行動帶有明確的威懾意圖,意在向阿富汗及地區各方傳遞強硬信號。他認為,若雙方缺乏有效溝通渠道,局勢“極易陷入報復循環”。
衝突緣何而起
分析人士指出,此輪衝突的深層原因一方面是阿巴邊境線歷史問題,另一方面是巴基斯坦近期大量遣返阿富汗難民的現實問題。
阿巴邊境線由當年英國殖民者劃出,又被稱作“杜蘭線”,全長2000多公里。這一分界線把阿富汗最大民族普什圖族一分為二,致使現今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人總數超過阿富汗境內的普什圖人,所以這一邊界線長期不被阿富汗特別是普什圖人所承認。恐怖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內有大量普什圖人,常年利用“杜蘭線”山地易隱藏的優勢穿梭於兩國之間,並在巴境內製造了大量恐襲事件。巴政府視阿富汗政府為其後盾,要求阿政府徹底剷除該組織。阿政府則否認與其有任何關聯。
根據巴基斯坦衝突與安全研究所9月發布的統計,今年8月,巴境內共發生143起武裝襲擊事件,較7月激增74%,單月死亡人數為2014年2月以來新高。其中絕大多數襲擊與“巴基斯坦塔利班”有關。
在巴方看來,在其境內的阿富汗難民中潛藏了不少恐怖分子,最近一年巴政府開始大力遣返境內沒有合法手續的阿富汗難民。據阿富汗難民和遣返事務部門統計數據,2025年以來已有超過100萬難民被從巴基斯坦遣返回阿富汗。大量難民的回涌,讓阿富汗的貧困、失業、失學等問題雪上加霜,也使部分阿富汗人加重了對巴基斯坦的仇視情緒。
停火協議能否如願
分析人士認為,經濟窘境在現實層面制約了雙方將衝突繼續升級的可能。巴基斯坦對阿富汗關閉了其邊境口岸,導致大量載有食品、生活必需品和燃料的大貨車在口岸附近排隊,無法進入阿富汗,不少水果和保質期短的食品已經腐爛。與此同時,阿富汗境內通過巴基斯坦輸往國際市場的農産品、煤炭燃料和手工品也因道路阻斷處於等待中,阿境內燃料和食品價格顯著上漲。
另一方面,兩國為維護自身國際形象也使得短期停火成為最佳選項。對於巴基斯坦來説,停火既能為軍隊贏得調整時機,又可對外塑造“應阿方請求而停火”的政治形象。阿富汗則借助支持停火,避免被國際社會貼上“庇護恐怖組織”的標籤,從而保住日漸減少的國際援助。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短期走向如何,雙方根本矛盾依然存在:巴基斯坦要求阿富汗切斷與“巴基斯坦塔利班”的&&,阿富汗拒絕承認“杜蘭線”,這些根源問題隨時可能引發新的矛盾衝突。
此外,影響阿巴關係走向的還有域外國家因素:如美國、印度等國家對阿富汗的援助力度,伊朗多大程度能代替巴基斯坦成為阿富汗對外輸出産品的通道,以及卡塔爾、土耳其、沙特等國家持續調停阿巴矛盾的能力和意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