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7月18日電(記者錢錚)日本北海道大學主導的科研團隊近日在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發表成果稱,他們測定了構成小行星“龍宮”原材料物質的形成時間。這一發現有望為探索太陽系天體的起源和演化歷程提供重要線索。
北海道大學和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17日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説,研究團隊首次成功測定,構成“龍宮”的原材料物質形成於距今約45億6730萬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後不久。
公報説,研究天體的原材料物質,也就是構成它們的最早期固體物質,可為探索天體起源提供重要線索。此前對“隼鳥2”號探測器從“龍宮”帶回樣本的初期分析結果顯示,“龍宮”主要由約40攝氏度的低溫水溶液生成的礦物組成,這些礦物形成於約45億6200萬年前。但這些礦物屬於冰融化産生的水溶液與最早期固體物質反應後的次生産物,其形成年代並非“龍宮”原材料物質的形成年代。
本次研究借助北海道大學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了“龍宮”樣本,發現其中存在早期太陽系約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區域形成的富鈣鋁包體。礦物學觀測表明,這些富鈣鋁包體是“龍宮”原材料物質的殘留。科研人員又借助北海道大學的同位素顯微鏡對這些富鈣鋁包體進行了鋁-鎂放射性年代測定,判定它們形成於約45億6730萬年前。
研究還發現,“龍宮”岩石樣本和與其類似的伊武納型碳質球粒隕石中包含的富鈣鋁包體尺寸普遍在0.1毫米以下,而其他碳質隕石中的富鈣鋁包體尺寸相對較大。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與早期太陽系固體物質的輸送過程相關,由此推測“龍宮”可能是形成於太陽系遠離太陽區域的一種特殊天體。
科研團隊&&,這一發現為理解太陽系的起源與行星形成提供了珍貴資料,有助於推動相關研究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