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萬象7月6日電 通訊丨中國大棚種植技術讓老撾金花村煥發新生
新華社記者馬淮釗 趙旭
清晨的老撾首都萬象城郊,金花村的蔬菜大棚裏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在採摘新鮮蔬菜準備運往農貿市場。這座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如今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蔬菜種植基地。而這一切的變化,始於8年前中老農業減貧合作播下的希望種子。
這是5月2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城郊的金花村拍攝的蔬菜大棚。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2017年,中國-老撾減貧合作社區示範項目落地金花村。中國農業專家在當地示範推廣大棚種植技術,建起避雨、避曬、避蟲的蔬菜大棚,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幫助金花村發展蔬菜産業,過去靠天吃飯的傳統耕作方式悄然改變。
5月2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城郊,金花村村民維康在大棚裏拔除雜草。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過去,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勞作賺不到錢,常常還要借錢維持生活,是中國大棚種植技術改善了他們的生活。”金花村副村長開瑪回憶説。“2017年,中國和我們開展合作,建了5個試點大棚,分配給村裏貧困戶種植。看到效益後,越來越多村民爭相參加合作。第二年,我們又新建了8個大棚,2020年再新建10個大棚。”
大棚數量多起來,村裏的貧困戶逐漸脫貧。“如今有三戶脫貧家庭還成了村裏的優秀示範戶。”開瑪説,最令人欣慰的是村民們有了穩定收入來源,“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日子更有奔頭了”。
“之前我們家靠種地只能勉強糊口,參加大棚種植後生活逐漸好起來了。”脫貧戶維康告訴記者。曾經住茅草屋的她,如今靠種菜收入蓋起了新房,還購置了農機和牲畜,“孩子上學、家裏開銷再也不愁了”。
5月2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城郊,金花村村民在大棚裏摘菜。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經過前期發展,金花村依託23個蔬菜大棚不斷壯大蔬菜産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2024年,廣西援老撾技術合作減貧示範項目開始在金花村實施,為金花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5年1月,三個新的智能控濕控溫控光智慧農業大棚正式移交金花村,金花村大棚種植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邁上新&階。除新建智慧大棚外,硬化通往蔬菜種植區道路、建設村內蔬菜收購點、開展蔬菜産品GAP認證、簽訂蔬菜收購協議等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
這是5月2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城郊的金花村拍攝的蔬菜大棚。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我們來老撾是為了幫助金花村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項目中方專家馮敏説,將在蔬菜收購點建冷庫,解決蔬菜採摘後的保鮮問題;開展蔬菜産品GAP認證有助於增強消費者對蔬菜品質的信任,提高金花村蔬菜産品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與附近商超、農貿市場等簽訂收購協議,以確保村民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
這是5月29日在老撾首都萬象城郊的金花村拍攝的村民維康的新房。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馮敏還説,這些工作預計2026年完成,將為金花村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把更多更好的金花村産品送上當地消費者餐桌。“我們有信心把金花村蔬菜特色産業做好,真正讓當地農戶受益。”
“正因為老中兩國間的傳統友好關係,才有了金花村發展項目,感謝中國的幫助。”老撾農林部農村發展司副司長阿諾薩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