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鑒·科威特 | 記者觀察:廣交會,讓科威特人愛上“中國製造”-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8 20:43:47
來源:新華網

列國鑒·科威特 | 記者觀察:廣交會,讓科威特人愛上“中國製造”

字體:

  新華社科威特4月18日電(記者尹炣)在海灣國家科威特,中國廣州有着極高知名度。很大程度上,這要緣於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這個國家的積極影響。早在1972年,就開始有科威特客商赴廣州參加廣交會。科威特人通過廣交會了解“中國製造”,進而了解中國。近年來,“中國製造”在科威特的聲譽越來越好,兩國經貿往來在促進中科關係方面也發揮着越發重要的作用。

  4月15日,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截至14日,有215個國家和地區的14.9萬名境外採購商預註冊,較上屆增長17.4%。圖為中外客商行走在廣交會展館內。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科威特人離不開廣交會”

  在科威特西北部傑赫拉省的沙漠腹地,有一座佔地5萬多平方米的莊園,內設游泳池、花園、玉米地、足球場、別墅、馬場、人工湖以及小動物園,莊園內所有植物都配有滴灌設施。莊園主穆巴拉克·拉希迪是家族企業莫比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他説,離開“中國製造”,這座莊園“啥也不是”。

  “因為莊園裏能夠供汽車行駛的道路有限,我從中國進了一批小型電瓶車,這種車特別適合在莊園內活動,非常方便。”拉希迪告訴記者,他非常信任“中國製造”,莫比克公司還計劃引進中國光伏設備和農業大棚設備。

  像拉希迪這樣的科威特企業家,為何對中國産品如此了解,又如此信任“中國製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廣交會。得益於廣交會,廣州成為在科威特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城市。

  4月16日,採購商在第135屆廣交會上了解儲能設備。電動載人汽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被稱為我國外貿“新三樣”。“新三樣”領跑出口,激發外貿新動能,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本屆廣交會上,“新三樣”相關展區“光電鋰”交易持續火爆。新華社記者盧漢欣攝

  企業家阿卜杜勒·薩拉姆已參加過20多屆廣交會。他對記者説,他喜歡參加廣交會,從流花展館到琶洲展館,每次參會都能見到老朋友、結識新夥伴。按照阿卜杜勒的説法,“科威特市場上所需的各種商品均能在廣交會上找到”。

  企業家裏達·納基曾60多次前往中國。他告訴記者,在到訪過的80多個國家中,中國是他的最愛。他與中國的緣分結於1984年首次作為科威特企業代表參加廣交會。從那時起,他對前往中國就“上癮”了,直到現在也未停止。

  科威特第七維公司市場經理阿德爾·沙提在動身前往廣州參加第135屆廣交會前接受記者採訪。他説,第七維公司以進口中國電子産品起家,專門從事電子産品貿易,目前已發展到在中東多國設有分公司,從中國進口130多個品牌的産品。

  沙提説,得益於廣交會提供的&&,該公司的業務實現快速發展。在他看來,廣交會展示了豐富多樣的産品種類,不僅是一個展示産品的&&,更是商業洽談和交流的重要場所。“科威特不能沒有中國産品,科威特人也離不開廣交會。”

  2月7日,在科威特哈瓦利省舉行的車展上,一名女子體驗紅旗展車。新華社發(阿薩德攝)

汽車市場佔有率超過德係車

  近年來,中國産品進軍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中高端市場。在科威特,中國品牌汽車已然成為一張亮眼的“中國製造”名片。作為全球十大産油國之一,科威特是燃油汽車的理想市場。目前,科威特汽車市場聚集78個國際汽車品牌,其中中國品牌有22個,市場佔有率已超過韓係、德係車,僅次於日係、美係車。

  科威特金融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卜杜勒·拉舒德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汽車除了在品質和價格方面具有優勢以外,還憑藉在科技、安全和設計方面的創新優勢受到越來越多客戶喜愛”。

  2月7日,“汽車之地”車展在科威特哈瓦利省舉行,廣汽、奇瑞等中國車企紛紛亮相該車展,吸引眾多民眾前來參觀。新華社發(阿薩德攝)

  代理奇瑞和吉利汽車銷售的科威特加尼姆公司銷售總監穆罕默德·馬吉德告訴記者:“中國汽車在保護司機、乘客和兒童方面獲得了多個國際獎項。最初我們計劃每年銷售約1000輛車,但由於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市場對此需求不斷增長,我們已將目標提高到每年3000輛。”

  馬吉德説,中國汽車在科威特銷量逐年顯著增長,市場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中國汽車尚未運抵科威特,往往還在海上的時候,就已經(提前)售出了”。在他看來,中國汽車的時尚設計以及電子科技應用帶來的駕駛體驗是最受科威特人喜愛的因素,“比如女性客戶更傾向購買擁有時尚設計外形的車型,車內觸摸屏、全景雷達等技術運用,也是相較於其他汽車品牌的一個重要競爭優勢”。

  2023年12月4日,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科威特南薩阿德阿卜杜拉新城基礎設施項目在科威特傑赫拉省正式開工。南薩阿德阿卜杜拉新城位於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西南約25公里處,佔地約64平方公里,是科威特“2035國家願景”規劃中的標誌性工程。新華社發(陳此超攝)

兩國經貿關係保持高位運行

  科威特1938年因發現石油資源而迅速發展,20世紀50年代開始陸續建成石油化工、化肥、食品加工等工業門類。石油、天然氣工業一直以來是科威特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産值佔國內生産總值54%,佔出口收入的90%。然而,該國的輕工業以及除石油以外的重工業極度匱乏,相關産品嚴重依賴進口,其中包括機械、運輸設備、工業製品、食品、糧食等。在這個意義上,中科兩國經濟具有較強互補性,經貿合作也成為兩國關係中堪稱“壓艙石”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威特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海灣阿拉伯國家。1971年3月建交以來,兩國經貿關係穩步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貿易、投資、承包工程、能源、通信、基礎設施、金融等領域合作發展勢頭良好,充分發揮“壓艙石”作用。2023年,中國連續九年保持科威特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兩國貿易總額達到223.9億美元。同時,中國繼續保持科威特第二大直接投資來源國地位。

  科威特美國商會會員赫芭·阿巴斯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在俄烏衝突、巴以衝突導致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貿易和供應鏈受到明顯影響的大背景下,科威特尤需與中國保持良好貿易關係,以確保其經濟穩定和供應可靠。中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製造業基礎,能夠生産幾乎所有種類商品,質量及價格競爭力十足,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大優勢,完全可以滿足科威特的需求。

  這是2022年12月13日拍攝的科威特大學城行政管理設施項目的禮堂。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科威特大學城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科威特“2035國家願景”對接的重點工程。新華社記者尹炣攝

  科威特是最早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中東國家。科方高度認同並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認為該倡議與致力於將科威特打造成世界金融貿易中心的國家願景高度契合。

  “我希望借鑒中國豐富經驗,助力科威特人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企業家納基説。在他看來,包括科威特在內的阿拉伯國家可以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因為“中國有能力使用自身的勞動力、技術等,從事全産業鏈的任何項目”。

【糾錯】 【責任編輯:謝艷 張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