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2020-12-16 08:36:5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記者張忠霞 葛晨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范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

  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回首這“疫”年,人們更加真切地意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佑護人類的地球家園。

  “疫”之考:百年一遇大流行病突如其來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拉響了全球公共衛生的最高級別警報。接下來6周裏,全球確診病例從不足萬例飆升至12萬例。譚德塞于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歷史上,重創人類社會的傳染病大流行曾多次出現。14世紀中葉,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席卷歐洲,約三分之一人口死于這場瘟疫。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在全球造成幾千萬人死亡。但多少人能想到,進入21世紀,傳染病大流行仍然給人類生命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世衛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以“加速度”飆升,6月29日達到1000萬例,之後每增加1000萬例的時間不斷縮短:44天、37天、31天、21天、17天,在11月26日超過6000萬例後,又于12月13日突破7000萬例。

  打開疫情統計地圖,地球上幾乎沒有國家幸免。與歷史上大疫相比,新冠疫情防控難度大,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病毒太過“狡猾”,具有高隱蔽性等特徵。人們至今仍難説已徹底了解新冠病毒,仍有許多科學問題有待解答,比如病毒傳染性與致病力會否減弱等。從防控實踐看,在防疫情與保經濟之間怎樣保持平衡,防控常態化怎樣做得更好,考驗著各國治理能力和水準。個別國家政客散布疫情虛假資訊,自身抗疫不力卻企圖“甩鍋”他國,幹擾了國際抗疫合作大局。

  “疫”之戰:“隧道盡頭的光芒”已現

  站在年底復盤這場戰“疫”,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以及不同國家交出的“答卷”如何,讓人看得更加清楚。人們同時越來越相信,“這將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原因有三:在第一時間對疫情及病毒有了科學認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有效防控措施;藥物和疫苗科研攻關迅速推進,尤其是疫苗研發進展順利,讓人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

  與幾十年前不同的是,基因組測序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讓人類“破譯”未知病毒的時間大幅縮短。比如,中國從發現新冠疫情到分離出病毒毒株,前後只用了一周;從病原體分離到初步研發出檢測試劑盒,只有3天。中方第一時間分離鑒定出病毒毒株並向世界共用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科學家展開藥物、疫苗、診斷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

  在抗疫實踐中,各國民眾也逐漸接受了從戴口罩到保持社交距離、從快速識別病例到全面追蹤密切接觸者、從隔離病例到必要時“封城”等一係列科學防疫舉措。孩子們開啟網課模式、成年人遠端辦公……各種新技術不僅助力抗疫,也促進疫情期間人們“雲上”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轉型。

  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進展之快前所未有。世衛組織迅速召集全球科學家,擬定新冠科研“路線圖”,確定了中短期科研重點。藥物研發“兵分多路”,現有藥物加緊篩選,特效藥研發夜以繼日,中醫藥效果也受到關注。中美歐等研究人員多線推進,第一時間著手研發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

  近期,頻頻傳來關于新冠疫苗的積極消息:阿聯酋、巴林給予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正式注冊,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與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在英國、美國等國獲批緊急使用,法國、羅馬尼亞、葡萄牙、墨西哥等國發布接種戰略,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啟動大規模接種。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輯理查德·霍頓説,他目睹過世界各地的許多流行病和人道主義緊急狀況,但“從未見過全球科研界作出如此迅速的反應”。

  “疫”之啟:團結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歷史上,每次疫病流行都讓人類付出慘痛代價,但人類社會也在與疫病的鬥爭中進步。“黑死病”讓人們開始反思城市整潔的重要性,19世紀的霍亂引發了大規模的城市再開發計劃,西班牙流感讓人們意識到社會公共衛生係統幹預和流感預防的重要性。新冠疫情,又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啟示?

  首先,團結合作是人類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面對新冠這個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唯有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時艱。正如譚德塞所言:“在所有人都獲得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在這場大流行的不同階段,包括中國在內,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不同形式協調合作,正彰顯了相互支援和團結的精神。

  其次,主要大國應當發揮表率作用,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産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中國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同時,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並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國際社會普遍稱讚,中國為推動抗疫國際合作樹立了典范。

  第三,尊重科學。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反覆強調:“這是一個講科學、求團結的時刻。”歷史上,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面對充滿未知數的新冠病毒,中國等國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為人類戰“疫”增強了信心。環顧全球,也有個別國家奉行政治優先策略,貽誤戰“疫”時機,疫情不斷加劇,嚴重程度令人震驚。

  第四,生命至上。中國在新冠“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重要一點是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各國國情不同,在面對疫情大流行時可能會採取不同的應對模式,但生命重于一切,生命權、健康權作為“關鍵人權”,應該成為各國抗疫的根本出發點。

  譚德塞曾説:“單槍匹馬,我們必輸無疑;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贏。”新冠“大考”表明,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從未像今天這樣休戚與共、緊密相連。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未來各種新發傳染病可能還會不斷侵襲人類,但只要各國攜手共同佑護人類生命和健康,就一定能戰勝新冠疫情和其他公共衛生危機。(參與記者:郭洋、柳絲)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載入更多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山東棗莊:紅火的溫室大棚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安徽黃山:雪潤宏村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86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