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
2020-03-25 23:57: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國際疫情·圖文互動)(1)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

  3月24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記者在進入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駐地前接受消毒。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3月25日電 題: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

  新華社記者石中玉

  “我們這幾天除了早餐以外,都沒有按時吃過飯。”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抵塞已有數日,專家組組長、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彭志強告訴記者,專家組每天的行程安排都很緊張。

  每天吃過早餐,專家組8時45分出發,或與塞方政要和專家就疫情進行交流,或走訪醫院和檢測部門。下午1時左右返回駐地,經過短暫的休息和用餐,又馬不停蹄地趕赴下午的活動。這就是專家組一天的行程安排。

(國際疫情·圖文互動)(3)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

  3月24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開討論會。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在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的協調下,記者終于能夠走進中國專家組在塞爾維亞總參謀部大院內的駐地,近距離感受工作時間外的專家組成員。

  在一名塞爾維亞士兵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專家組的宿舍樓前,也迎來了進門之前的第一道“關卡”——消毒。

  消毒環節在宿舍樓前搭起的帳篷內進行,過程不煩瑣,但嚴格。記者需要先在一塊浸滿含氯消毒劑的海綿板上走過,並在另一塊海綿上站立15秒左右,以給鞋底消毒。隨後,塞爾維亞士兵在記者的雙手上噴灑消毒水,並要求記者戴上一次性手套。最後一步是體溫檢查,合格後,記者得以進入駐地。

  抵達時已是當地時間晚上7時,比專家組原定的晚餐時間晚了半小時,不少專家剛剛前往食堂就餐。

(國際疫情·圖文互動)(5)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

  3月24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在食堂準備就餐。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彭志強説,塞方對專家組照顧有加,“他們可能考慮到我們吃西餐不習慣,特地請了一位中國廚師給我們做飯。他們想得非常周到,我們非常感謝他們”。

  廚師由駐塞企業調派過來,負責專家組一日三餐。專家們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表示自己從國內帶來的榨菜、老幹媽和速食麵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飯後,記者隨專家組來到宿舍。房間裏酒精等消毒用品很充足,每個房間的門上都貼著寫有“鐵桿兄弟,風雨同行”字樣的貼紙。這些貼紙也出現在中國政府向塞方捐贈的物資上。

  在廣東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預防控制所一級主任科員龍其穗的床頭,貼著兒子和女兒的合影,書桌上擺著女兒的卡通發卡和兒子最喜歡的玩具汽車。他告訴記者,這是為了緩解對家人的思念。

(國際疫情·圖文互動)(9)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

  3月24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中國援助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廣東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預防控制所一級主任科員龍其穗在房間裏寫報告,桌上擺著女兒的卡通發卡和兒子最喜歡的玩具汽車。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的桌上,放著寫有“中國衛生”字樣的帽子和臂章,以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療隊的臂章和中國國旗胸章。林炳亮説,自己每天出門前都要把這些徽章佩戴整齊。

  彭志強的房間有一個小型會客廳。每天晚上9時左右,專家組成員會到此集合開會,交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下一步該怎麼做,能夠給塞爾維亞提什麼建議。

  討論通常會持續到10點多,緊接著,專家組成員還需要寫報告,向國內匯報交流情況,幾乎要到深夜才能休息。彭志強説,由于剛到塞爾維亞時間不長,專家們的時差還沒倒過來,經常有人淩晨3、4點就醒了。“還是有點辛苦的”,他説。

  但專家們仍然幹勁十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禹標説:“我們國家是基于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基于兩國‘鐵桿兄弟’般的友誼來支援。我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體現了我們的大國擔當。”

新聞連結

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記者手記:走進中國援塞醫療專家組駐地-新華網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576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