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貝魯特6月20日電 通訊:黎以邊境掃雷場上首次迎來中國女軍人
孫帥 牛彥澧
“報告組長,4號作業手探雷器調試完畢。”
20日,隨着組長一聲令下,作為中國首次派往黎巴嫩維和任務區執行掃雷任務的3名女掃雷手之一,現年23歲的楊怡鑫立即走進安全通道,緊貼着警戒線,小心翼翼地探測着前方未知雷區。
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之間長約120公里的臨時邊境“藍線”地帶山高坡陡,雷區荊棘叢生。銹蝕的隔離鐵絲網,紅底白骷髏頭警示牌,偶爾可見裸露地表的地雷,時刻提醒着人們這是一片死亡地帶,讓人不寒而慄。
“儘管這是雷場內被標示出來的安全通道,我還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走在路上下腳需要掂量輕重。”楊怡鑫説。
當天,3名女掃雷手首次走進真正的雷場掃雷作業,她們都為之一驚。
心雖緊張,手中不慌。絆線處理、植被割除、信號源定位、全面挖掘、地雷標示……經過了3個月的封閉式掃雷專業訓練,楊怡鑫目前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探雷器完成整套掃雷作業。對於“藍線”掃雷,這名年輕的95後士官滿臉寫着堅毅。她説:“雖有挑戰,但也感到無比的榮耀,我想排出新雷區的第一顆地雷。”
初夏的黎巴嫩,烈日炎炎。正午時分,雷場上的地表溫度將近40攝氏度。身着厚重的防護服,掃雷手們個個汗如雨下。
“從參加掃雷訓練以來,體重下降了10多斤,臉被曬黑得連親媽都差點認不出來了。”提起之前的訓練,同樣23歲的女掃雷手張華傑感慨地説。在國內連續3個多月的集訓裏,她們一週訓練6天,每天穿着厚重的防護服,操作各種器材手掌磨出血泡是常態。
“作為女兵,為什麼選擇參加維和,尤其是執行危險性很高的掃雷任務?”面對這個問題,24歲的女掃雷手魯艷紅堅定地回答:“戰場不分男女,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是每個軍人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
現場掃雷監督員張存寧見證了楊怡鑫、張華傑、魯艷紅這三名首次踏入“藍線”的士官女掃雷手的成長。張存寧介紹,在國內剛參加掃雷訓練時,身形瘦弱的女兵們都有些吃力,但集訓期間她們自我鞭策加壓,不斷提升訓練強度,利用點滴時間學習理論知識,考核時都一次性通過掃雷資質認證,現在她們已經完全具備獨立執行掃雷任務的能力,“而且,她們在謹慎細心方面比男兵們更具優勢”。
中國第18批赴黎維和部隊指揮長高朝寧説,讓女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既是讓女兵走上一線戰鬥崗位的實際舉措,也是響應聯合國讓更多女性參與到維和任務中來的呼籲。
中國第18批赴黎維和部隊於今年5月底部署至黎巴嫩任務區。本月18日,他們正式進入“藍線”雷場作業,執行聯合國賦予的掃雷任務。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