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二三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優勢與難點在博鰲引熱議
2018-04-09 21:44:2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海南博鰲4月9日電 題:“一二三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優勢與難點在博鰲引熱議

  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李浩然 王攀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二三四”格局是它最大的特點和優勢,也是大灣區融合的難點與痛點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克服難點、發揮優勢,成為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熱點議題。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將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擁有自己的經濟、社會制度,加上優良的法治傳統以及和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營商環境,可以將國際企業引進大灣區,並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堅實,潛力巨大,完全有把握有信心打造成世界級大灣區。”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表示,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市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人民幣,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廣東將認真落實中央部署要求,進一步密切與港澳合作,高水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説,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國兩制”下前所未有的實踐,需要更新觀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既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高層次協調機制,又要兼顧各方不同利益,發揮各個方面獨特作用,激發區域創新動力。

  當前,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個大灣區核心城市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以深港跨境往來為例,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2016年香港和內地之間日均有65萬人次跨境往來,相當于一個移動的中等城市。世界上沒有兩個城市之間如深港一樣,跨境往來成為工作生活常態,兩地居民活動半徑彼此覆蓋。

  大灣區配套基礎設施正在加速建設。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將于未來數年間落成啟用。廣東省發改委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20-2030年)》編制工作,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建成“一小時城軌交通圈”。

  日益密切的交流為大灣區建設奠定基礎,也呼喚更深入的社會融合與制度合作創新。與會人士指出,粵港澳三地屬于不同關稅區域,經濟制度、法律體係和行政體係存在差異,各類要素還難以完全自由流動,一些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這些難題亟待破解。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可考慮打造港澳與南沙、橫琴、前海三個自貿試驗區的自貿聯盟。香港南豐集團CEO梁錦松建議,可從減少通關所需時間、整合大灣區稅制等方面入手,吸引全球人才流入大灣區。在人民幣國際化、生物科技與醫療資源合作等方面,粵港兩地也大有可為。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積極促進現有的醫療、教育等優勢産業落戶大灣區,同時將加快促進高新科研成果的産業轉化,並為內地科創企業提供境外融資平臺。大灣區將協助香港突破土地和人力資源瓶頸,提升發展動能。香港完全可以與珠三角9市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

  馬興瑞表示,廣東省將加快建立大灣區建設協調機構,聚焦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暢通人流和物流;加快推進大灣區基礎設施連通,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和軌道交通網;構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促進粵港澳法律銜接、改善營商環境、探索科技創新合作路徑等,已作為推動大灣區“一二三四”揚優補劣的重要方向。目前,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以及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一批重大粵港澳合作平臺正在積極建設,政府與業界也在探索設立粵港澳産學研創新聯盟,推動三地開展核心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技術轉讓等領域深度合作。

  樊綱表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將進一步躍升,高端服務業比重將繼續上升,數字經濟、生命科學、航空航太、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進出口、服務貿易並重的世界級生産和消費中心。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蘇盱眙:鷺鳥舞翩翩
江蘇盱眙:鷺鳥舞翩翩
北京東城:跑廊將變身為冰壺場
北京東城:跑廊將變身為冰壺場
昆明出現美麗日暈
昆明出現美麗日暈
搶晴春耕忙
搶晴春耕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26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