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綜述: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外國專家怎麼看
2018-01-25 17:38:4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  綜述: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外國專家怎麼看

  新華社記者 林小春 周舟

  1996年,英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出全球第一隻克隆羊“多利”。2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借助同樣技術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中中”和“華華”,論文24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上。

  這項研究技術上有多難?意義有多重大?是否意味着距離克隆人更近一步?歐美專家紛紛發表看法。

  技術“有所更新”

  這項研究使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即先從一隻猴子身上提取體細胞,取出細胞核,然後植入另一隻猴子“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再將這樣合成的卵細胞放入第三隻猴子的子宮內,最終發育成克隆猴。

  曾參與克隆全球首只體細胞克隆動物“多利”羊、現已退休的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科學家威廉·裏奇在一份聲明中説,克隆“中中”和“華華”的方法與他們克隆“多利”的方法“相似”,但有了一些技術細節的“更新”,比如在移除細胞核時借助設備進行定位等,其結果代表着“又一物種被成功克隆”。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助理教授吳軍告訴記者,這是一項“里程碑工作”。吳軍曾參與培育人豬嵌合體胚胎以及美國首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等工作。他説,猴子是最接近人的靈長類動物,“可以做人類疾病的靈長類動物模型”。

  不過需要説明的是,這不是第一批被克隆的靈長類動物,這個頭銜屬於1999年美國科學家利用胚胎分裂方法克隆出的猴子“泰特拉”,而“中中”和“華華”是第一批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的靈長類動物。

  此前科學家對牛、豬、鼠、貓、狗等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均已經取得成功,在猴子身上也多次嘗試,但至多只是培育出克隆猴胚胎,移植後便告流産。

  效率“有待提高”

  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在這一研究中設計了兩組實驗:一組利用獼猴胎兒的體細胞作為細胞核的來源,共向21只代孕母猴移植79個克隆胚胎,其中6只成功懷孕,最終生下“中中”和“華華”,它們已存活約1年;另一組利用成年猴子的卵丘細胞作為細胞核來源,共向42只代孕母猴移植181個克隆胚胎,其中22只成功懷孕,最後也有兩隻猴子出生,但短暫存活後均告死亡。

  有專家評價説,這一成功率仍偏低,在目前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未來仍需要着力提高效率,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據介紹,克隆猴的一個重要價值在於幫助建立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未來其需求量會很大。考慮到這一點,英國弗朗西斯·克裏克研究所教授羅賓·洛弗爾-巴奇説,這項研究中獲得克隆猴的效率還有待提高,相比之下,“利用正常的早期胚胎分裂成兩個的方法來獲取同卵雙胞胎,要簡單得多”。

  倫理“謹慎樂觀”

  領導這項工作的中國研究人員指出,克隆猴的唯一目的是服務人類健康,不考慮對人類進行相關研究。但這項成果還是引發許多人思考,克隆人會是下一步嗎?

  “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理論上説,我們完全可以用這種技術來克隆人。”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的張進告訴記者。2016年,張進團隊利用類似技術,培育出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引起世界關注。

  堅決反對克隆人的洛弗爾-巴奇認為,克隆猴並不是克隆人的“墊腳石”,克隆人依然將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嘗試”,“效率太低、太不安全且毫無意義”。他説:“克隆出的個體也許在基因方面是相同的,但我們遠不只是基因的産物。”

  英國肯特大學遺傳學教授達倫·格裏芬認為,需要認真考慮開展這類實驗的倫理規範。不過,由於靈長類動物研究已經受到嚴格監管,他相信克隆技術不會被濫用,總體上他持“謹慎樂觀”態度。

 

 

    新華時評:這把“猴毛”撒得出還要收得回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航拍雪中西湖
航拍雪中西湖
無人駕駛巴士在瑞典首都試運行
無人駕駛巴士在瑞典首都試運行
甘肅黃土垣上現大型冰瀑群
甘肅黃土垣上現大型冰瀑群
貴州劍河:鬥畫眉 迎新春
貴州劍河:鬥畫眉 迎新春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12231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