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聞調查:巴西“問題肉”再敲食品安全警鐘
2017-03-23 21:32:4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新聞調查:巴西“問題肉”再敲食品安全警鐘

  新華社記者

  過期變質肉、摻入碎紙板、加化學物質……這是近來引發全球關注的巴西“問題肉”事件,儘管巴西農業部隨後做出一些解釋,但多個國家已經暫停從巴西進口相關産品。這是全球化時代食品安全的又一記警鐘,專家因此呼籲建立一個國際統一的食品安全評估體系。

  問題究竟有多大

  巴西聯邦警方17日公布,確認多家企業存在售賣過期變質肉類食品的行為,最初公布的問題包括:給過期變質的肉添加化學物質,以掩蓋其不良氣味和改善色澤;給牛肉注水以增加重量;在雞肉裏摻雜粉碎後的紙板;在香腸里加入豬頭肉等。

  不過巴西農業部22日進行了一些解釋:對於添加化學物質,是部分企業在肉中使用抗壞血酸類物質,只要用量合理,不會危害人體;對於摻碎紙板,是員工將紙板放在雞肉包裝內,而非摻入雞肉內;對於香腸中的豬頭肉,是全球多國都存在的情況,不算違規。目前巴西警方未對此回應。

  巴西坎皮納斯大學食品工程教授塞爾吉奧·普夫蘭策爾則對新華社記者&&,他認為之前流傳的部分説法不太準確,比如添加抗壞血酸等物質,難以起到將變質肉“粉飾”成新鮮肉的作用。具體的細節問題還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但有一個問題已得到各方確認,那就是警方調查顯示,多地農業部門官員收受賄賂,放行變質肉製品進入市場,甚至提供相關文件以出口到其他國家。

  巴西農業部部長布萊羅·馬吉2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這一事件暴露出的更深層次的危機是部分農業部官員未盡到自己的職責,腐敗是我們目前應當重點對待的問題。”

  全球多國敲警鐘

  巴西是肉製品出口大國,此次“問題肉”迅速在全球敲響警鐘,如歐盟、日本、韓國、南非、智利、墨西哥等已暫停進口相關産品,美國和英國也加強了對從巴西進口肉類産品的檢查力度。

  “這確實是一個造成國際影響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肉牛牦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兵海説。但目前巴西方面&&受整頓企業不涉及向中國出口産品,曹兵海也説巴西進口肉製品在中國市場只佔一小部分,“中國消費者不用恐慌”。

  近年來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比如2014年中國上海福喜公司的“過期肉”醜聞;2013年新西蘭乳業公司恒天然旗下工廠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測出可能含有肉毒桿菌毒素,被全球召回;2013年歐洲的“馬肉風波”,多國召回數萬噸牛肉;2008年至2009年間美國一家花生食品處理廠發生沙門氏菌污染,致9人死亡、數百人患病;1999年歐洲二噁英污染事件,致美國等多國禁止從歐盟進口肉類産品;還有1996年英國的“瘋牛病”,讓整個歐洲“談牛色變”。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説,此次巴西“問題肉”事件的惡劣程度超過之前上海福喜“過期肉”事件,但和歐洲二噁英污染食品等相比危害較低。

  食品監管需加強

  朱毅認為,目前全球的食品安全環境都還不盡如人意。總體而言,各國的監管都存在漏洞,“網眼”太大,漏網之魚太多。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説明全球的食品安全監管都有待加強。

  普夫蘭策爾説,此次“問題肉”事件反映出巴西農業部還需要加強執法檢查的力度,從而避免未來發生類似情況。巴西國內應盡快查明這次事件,尤其是那些涉及出口的企業在生産、銷售中及與質檢部門之間存在哪些不合規定的行為,一旦發現必須重罰,這樣才能幫助巴西食品在世界上挽回形象。

  曹兵海則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各國應鼓勵食品企業建立“全産業鏈”的經營模式,就是從源頭的養殖,到最後把食品送到客人嘴裏,都由一家企業來做。如果萬一出了食品安全事故,企業無法推脫責任。根據經驗,採取這種“全産業鏈”式經營的企業,“內部監管往往比國家要求的還要嚴格得多”。

  第二就是應該建立國際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曹兵海説,目前世界上還缺乏這樣一個體系,在國際貿易中流通的食品經過太多環節,往往無法確定源頭産地。如果能建立一個全球性的食品追溯系統,將有助於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後迅速清查,保護廣大消費者。(執筆記者:黃堃;參與記者:張啟暢、趙焱、張武岳、陳瑤、高春雨)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敏彥
新聞評論
    南京孩童着漢服行古禮拜師傳孝道
    南京孩童着漢服行古禮拜師傳孝道
    武警福建總隊開展“魔鬼周”極限訓練
    武警福建總隊開展“魔鬼周”極限訓練
    湖北房縣突發山體滑坡5人被埋 其中2人死亡
    湖北房縣突發山體滑坡5人被埋 其中2人死亡
    長沙:“像繡花一樣精細”夯實文明根基
    長沙:“像繡花一樣精細”夯實文明根基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820112068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