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 時政 | 國際 | 港澳 | 臺灣 | 訪談 | 財經 | 房産 | 法治 | 評論 | 紀檢 | 體育 | 汽車 | 科技 | 軍事 | 文娛 | 圖片 | 視頻 | 論壇 | 部落格

國際 > 正文

蘇文菁:海洋文化優勢助力福建打造“海絲”核心區

2015-02-12 12:32 來源: 新華網福建頻道

新華網福州2月12日電(記者 王雄)福建的海洋文明相對其他沿海省份來説有何獨特之處?福建的海洋文化對海絲沿線國家有何影響?2月11日,福州大學閩商文化研究院院長蘇文菁教授,向參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的海內外嘉賓介紹了福建的海洋文化。

蘇文菁説,因為地緣優勢,福建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這個絲綢之路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茶葉是福建重要的物産,其中以武夷山的茶為代表,一方面向海洋遷徙,形成了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同時,武夷山茶也在西北開啟了萬裏茶道。

“福建人在向海外移民貿易的過程中,把大量帶有福建口音的中華文明帶到世界各地。”談及福建海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蘇文菁説,帶著福建口音的中華文明至今在亞洲有著多處“飛地”,成為歷史鑒證。在東南亞,帶著福建口音的中華文化、原住民文化、歐洲殖民者文化互相融合,産生了“第四種民族與文化”。

此外,福建人在“海禁”時代,以極大的代價維係著中華海洋文明的血脈,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乃至實行全球戰略的本土文化資源,其經略海洋的歷史更是構成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文化支撐。

蘇文菁表示,作為海洋族群的“閩”,雖然是福建的行政簡稱,但其實從周朝開始,“閩”的概念就已經出現了,“閩”是太平洋廣袤島嶼的族群——“南島語族”離開歐亞大陸的最後棲息地。根據考證, 6000年前,這個族群從福建沿海跨過臺灣海峽,一部分成為今天臺灣的原住民,另一部分繼續向太平洋、印度洋海域遷徙,直到1500年前結束。

“通過多年的研究,我們認為,目前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沿海的族群與‘南島語群’有很深的族緣關係,他們對航海、捕魚等知識的積累是我們中國知識體係中不可或缺的海洋文明。”蘇文菁説,這種知識還有待挖掘。

蘇文菁分析,自古以來,閩人在不利于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之下,發揮出極大的主體能動性,向海洋拓展,體現了充分的敢拼精神;在向海洋發展的過程中,閩人創造處理前工業文明時代最先進的航海技術與工具;掌握季風洋流的規律,開辟出一條條海上貿易航線;在與不同文明交往的過程中,善于尊重他人、敢于融會貫通、贏得世人的尊重,收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點。”蘇文菁還向與會嘉賓介紹,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過程中,唐宋元時期,泉州是代表中國向外發展的精品;明清時期,泉州則向外傳承了最多的中國主流文化。“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如果説海上絲綢之路是發端于唐宋、興旺于唐宋元以後,那麼,在唐宋元期間,整個閩南海洋文化得到極大的彰顯。明清時期,中國的主流文化在退步,但是福建人以自己海洋族群的自覺,維係了整個海洋文化的榮光。”

蘇文菁認為,福建海洋文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內在文化基因,是中國在工商立國時代的文化新資源。因此,了解閩商在歷史上的貢獻,融合中華文明中的多樣化形態,無疑對中華文明的未來走向、以及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75127488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