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寬——拉美國大旗嚇唬別人 將使日本政府受到孤立
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高海寬認為,戰略互惠提出者本身有一個明確定位,那就是中日之間不應該再搞對抗,或者是一邊撈取經濟利益,一邊打着戰略互惠的口號進行對抗,這樣只能使中日關係受損。
40年來中日關係取得重大發展的重要經驗是,堅持民間友好,實施官民並舉。今後中日友好依舊要依靠民間友好,官民並舉,如果否定了這一道路,就是否定了40年的歷史,會使兩國關係走上邪路。另一方面,如果一直拉着美國這面大旗嚇唬別人,最終結果是更加使人感到日本在戰略上處於矮子的狀態,越會激起中國人民的反對,也使日本人民脫離日本官方的立場,而使日本政府處於自我孤立的狀態。
當前中日關係的核心問題是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問題不解決,中日關係就難以穩定健康地發展。希望日本的領導人士、政界人士和各界人士要認真學習歷史,認真正確地對待歷史,才能解決問題,否則只會一味地採取鴕鳥政策。
丁敏——日本從未從釣魚島獲得國家利益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員丁敏認為,中國從人類社會已經取得發展的框架裏獲得了很好的和平、發展和國家利益,日本也先於中國從這個框架裏獲得了很好的國家利益。這個框架裏有兩個最大的因素:一個是西方工業化向全球的傳播。日本先於中國踏上了這個浪潮,先於中國發展起來,使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它享受到了這個框架帶來的國家利益。中國是後於日本發展的,在中國發展的環境中,這個框架後來又發生了變化。第二個因素就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兩國在這樣一個框架裏,日本同時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框架裏,獲得了很大的國家利益。丁敏説,這要比從釣魚島獲得的國家利益大的多,釣魚島一直在那裏,購與不購都在那裏。但是,日本過去的發展沒有從釣魚島獲得什麼國家利益,中國的發展也沒有從釣魚島獲得什麼國家利益。希望有識之士一定要看清什麼樣的框架才能給兩國和亞洲帶來和平與發展。
黃曉勇——中國仍需謙虛地向日本等發達國家學習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黃曉勇説,中國今天已經有了相當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地位,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的發展仍然是在人類社會已經取得發展的框架之內實現的,中國在技術、經濟制度、市場方面對這個框架的貢獻是很有限的,中國從這個框架裏得到的東西非常多,但與這個框架所能達到的水平相比還有差距。所以,中國仍然要謙虛地學習,需要向包括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學習。
在目前中日關係困難的時刻,對未來充滿期待的人們冷靜地探討中日兩國關係穩定的發展非常有價值。中國的發展得益於中國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的發展依然要依靠改革和開放,改革和開放需要一個和平、互助的國際環境。中國和日本是世界上兩個重要的國家,是兩個重要的經濟體,是兩個對未來世界的和平發展擔負着責任的國家。所以兩國應該基於這樣一種認識來討論問題,看待和化解相互之間的分歧,應該在未來的發展中攜起手來。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