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2012年四大焦點拉開2013年帷幕

2012年12月31日 09:09:05 來源: 新華國際

菲越協商劃定領海對抗中國

5月29日,菲律賓人在歡迎到訪的日本軍艦。

    14日,菲律賓和越南開始就在南中國海劃定領海事宜協商。東盟國家分別確定各自領海,將在事實上否定中國的領土主張,但東盟在這一問題上並非鐵板一塊,還存在諸多問題。

    14日,這一協商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雙方分別派副外長參加。

    菲律賓外交人士説,菲越兩國雖然都主張對南中國海的南沙群島擁有主權,但並沒有劃定領海線。雙方希望通過海洋法專家之間的交涉劃定各自領海,並解決相重疊的部分。外交人士分析,兩國此舉也是“為了否定中國的領土主張”。

    如果能夠劃定領海,雙方將於明年向東盟匯報結果,並爭取東盟的認定。兩國希望在東盟內部加強團結,一致牽制中國。

    之所以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提出主權主張,是由於在南沙群島周邊蘊藏着資源。菲律賓政府在該海域推進的天然氣開發進度遲緩,使得該國電力供應短缺,主權問題成為更加緊急的課題。

    另一方面,中國幾乎對南中國海全域提出了主權要求。在5月開始使用的中國新版護照上,刊登了將南中國海作為本國領土的地圖。菲律賓拒絕在此護照上加蓋簽證。越南則要求中國人採用“另紙”簽證方式入境。 >>>詳細

    菲律賓外長阿爾伯特 德爾羅薩裏奧不久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菲律賓支持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及重整軍備,以抗衡中國不斷升級的強硬軍事姿態。德爾羅薩裏奧還稱,菲律賓正在尋求本地區的平衡因素,而日本可能成為一個重大的平衡因素。作為對德爾羅薩裏奧這段話含義的進一步解釋,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赫爾南德斯隨後發表聲明,稱“我們希望日本支援和平解決這裡(指南海)的爭端”,“結交更強大的盟友符合菲律賓利益”。 >>>詳細

美國“再平衡”衝擊亞太穩定

5月29日,日本軍艦訪問菲律賓。

    2012年時而陷入緊張的南海與東海海洋領土爭端和朝鮮半島局勢,給美國加強在亞太軍事存在提供了“戰略機遇”,美國趁機重塑、強化、整合其軍事同盟體系,並拓展與“新夥伴”的軍事合作關係。美國官方高調宣稱,奧巴馬總統連任後首訪亞洲標誌着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進入新階段,在奧巴馬第二任期內亞太地區仍然是“戰略優先”。

    記者今年兩次去柬埔寨首都金邊報道東盟會議,每次都碰上美國代表團參會,一次由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帶隊,一次由奧巴馬領銜。只要有美國人來,記者會現場都註定會擠得滿滿的,而所有提給美國人的問題,似乎又都與中國相關。各國媒體記者看上去像是在關注美國在亞太的舉動,其實卻是在琢磨美國與中國在這一地區如何相處。

    2012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裏、國防部長帕內塔及其他美國高官每次到訪亞洲,都會被貼上重返亞太的標籤。而美國政要在訪問期間的每一次發言,都給人以舉旗的感覺,似乎都在影射中國。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頻頻發聲,目的是維護其對地區安全的主導作用。

    希拉裏2012年曾3次訪問亞洲,每次都就南海爭端、對外援助等問題發表講話,要麼是呼籲“東盟各國要團結”,要麼是提醒某個東盟國家“警惕那些只對挖掘你們的資源更感興趣的援助國”。美國高官還多次提及所謂的南海航行的安全與自由問題。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説:“希拉裏的亞洲之行烙上了深深的中國印記,她發表了完全針對中國的講話,卻絕口不提‘中國’字眼。” >>>詳細

    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現在還是繼續演進的過程中,還沒有全部到位,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連美國恐怕都不能完全預見到。我們來回顧一下,從美國的戰略名稱定義的變化,可以看出它的戰略還不是很成熟的,還有可變的因素。

    應該説冷戰結束以後,我們經歷了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美國戰略重心仍然是歐洲,這是毫無疑問的,主要目的是擠壓前蘇聯戰略勢力範圍。第二個十年,發生了9.11事件,美國把大量資源、精力投入中東,但是戰略重心還是在歐洲。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個十年的第二年了,應該説美國看到了世界大趨勢正在發生變化,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成為全球力量正在上升的地區。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出於自己的全球利益,出於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把戰略重心移向亞太地區。 >>>詳細

集成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90124157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