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前國務卿
亨利·基辛格説話的時候,全世界仍然會傾聽。在評論基辛格新書《中國論》(On China)時,羅姆尼顧問阿龍·弗裏德貝格(Aaron Friedberg)説基辛格“也許是二戰結束後制定美國外交政策方面最有影響的人,而且肯定是最多産的一位。”
自從1977年離開國務院後,基辛格寫過十幾本關於外交政策的書,也曾經向許多決策者提供過建議,這包括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向小布什總統和切尼副總統提出建議。
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基辛格(他的名字已經和實力政策畫了等號)擔憂地説,美國已經拋棄了傳統的均勢外交政策,轉向人道主義干涉,但同時又缺乏“明確&&的戰略概念。”
特別是在敘利亞問題上,他建議不要採取軍事干預,警告説“為了避免一個人道主義悲劇,我們要注意別製造另一個悲劇。”
17. 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
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
作為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委員、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國內和國際行動附屬委員會資深共和黨黨員,林賽·格雷厄姆游走在鷹派空軍預備役上校的角色和國務院及外國援助保護者的角色之間。
“除了往人群中扔炸彈之外你還有很多選擇,”格雷厄姆去年秋天説(不過,今年他支持削減對巴基斯坦和埃及的援助,削減後的數量甚至遠低於總統的要求)。
自從1995年第一次進入國會後,格雷厄姆一直是支持美國海外軍事干預的響亮聲音——從伊拉克到阿富汗,從敘利亞到伊朗——他還在防止國防預算被扣押的鬥爭中起了很大作用。
就像他的親密戰友約翰·麥凱恩一樣,格雷厄姆表現出了與民主黨合作的意願,他反對布什政府的審訊制;去年他號召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在外交政策上“再好好練習練習”。
18.卡爾·羅夫(Karl Rove)
“美國十字路口”(American Crossroads)創立者
“布什的大腦”在奧巴馬的華盛頓還繼續工作着,通過他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美國十字路口”製作的廣告為總統的經濟和安全政策賣力工作。典型的信息指責奧巴馬躲藏在為經濟掙扎的“藉口”後面,“藉口”還有包括“來自歐洲的阻力”和阿拉伯之春。
“美國十字路口”在2012年大選期間已經籌集了超過1億美元資金,在《外交政策》三四月號一期中,這位前白宮辦公室副主任聲稱奧巴馬總統是“特別脆弱的”候選人,可以被輕易地貼上“在外交事務上天真軟弱”的標籤。
他催促共和黨競選人對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採取“中間偏右”的批評——而羅姆尼團隊正是這樣作的。
19. 馬特·德拉吉(Matt Drudge)
“德拉吉報告”(Drudge Report)創始人和編輯
馬特·德拉吉的起點可能像他説的那樣,“簡歷拿給7-11便利店應聘都不夠格,”但是在1998年引爆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性醜聞後,創建“德拉吉報告”(這是個原創政治新聞聚合網站,目前每個月流量達到10億次)這個可愛的復古風格網站的馬特·德拉吉已經成了潛在的政治力量。
2006年,《時代周刊》把他評選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之一,同年出版的一本書説德拉吉在約翰·克裏(John Kerry)2004年競選失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次,被廣泛認為與羅姆尼競選團隊負責人馬特·羅茲(Matt Rhoades)關係密切的德拉吉,看起來好像是向羅姆尼伸出了援手;今年夏天他“挖”出來康多莉扎·賴斯正在被考察作為羅姆尼的競選搭檔,而這件事看起來很可能讓羅姆尼在本恩資本(Bain Capital,美國一傢俬人股權投資公司,羅姆尼是合夥人之一——譯者注)中的所有權受到尖銳的批評。
20.羅恩·保羅和蘭德·保羅
德克薩斯州眾議員 | 肯塔基州參議員
即使是羅恩·保羅的批評者也要承認,他讓共和黨初選辯論變得更好看了。
在他的對手競相承諾更高的國防預算或者對伊朗&&強硬時,保羅仍然在頑固地堅持孤立主義外交政策——攻擊軍事工企業,説他對手的戰爭叫囂是“荒謬和危險的”。
“在花費數萬億美元用於佔領和欺負其他國家的同時,我們沒法談論財政責任的問題,”這位空軍老兵和久任議員的人物2010年在給《外交政策》撰文時如此寫道。
但是如果有誰會擴大羅恩·保羅的視野,那肯能就是他的兒子蘭德·保羅,他在2010年藉&茶黨的浪潮進了參議院。
當選後,蘭德號召“保守主義者承認軍事預算必須要削減,”這讓他與共和黨高層關係不合。
蘭德甚至對扣押的發生很樂觀——如果國會不能達成預算妥協就必須削減國防預算——他説這樣會迫使軍隊變得更有效率。
作為他父親競選團隊中的固定成員,人們經常説蘭德很可能憑自己的能力成為未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