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榮譽出品
總策劃:周錫生 本期策劃:李保東 編輯:劉莉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11月8日晚間公布了伊朗核問題報告,並首次指出伊朗可能正在進行秘密核武器實驗。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最為明確的一次聲明,它認為伊朗在“和平發展核能”的掩護下正在生産核武器。隨着這份報告的公布,之前熱炒的西方和以色列要攻擊伊朗的傳聞,是否會成為可能?還是要草草收場?動與靜之間,是戰與不戰的張力。 …[詳細]
      伊朗被指接近製造核彈“門檻”
  預計IAEA將於本週披露伊朗馬上就要達到製造核彈的“門檻”。即使伊朗下一步並不真的製造核彈,這一消息也將改變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感受到伊朗核野心威脅的並不只有以色列。沙特也認為,擁有核武器的伊朗將危險地打破該地區的力量平衡。能夠攜帶戰術核彈頭的伊朗新一代戰區導彈還能威脅到美國在海灣的軍事力量。關於伊朗核野心的僵局正要達到一個關鍵時刻。 …[詳細]
  據伊朗媒體報道,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一內賈德今天&&,伊朗 “不需要用核彈”來對付美國,而是更願意用智慧來戰勝美國的威脅。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內賈德説:“假如美國想與伊朗作對,伊朗的反應肯定會讓美國後悔。”他還警告説,伊朗不會接受任何針對其核計劃的指責。伊朗總統的表態是在IAEA計劃於本週發布報告前作出的。有外交官&&,這份報告將證明伊朗核計劃可能存在“軍事因素”。 …[詳細]
      美國和以色列會對伊朗動武嗎?
  近日,有關對伊朗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的聲音突然多了起來。4日,以色列總統佩雷斯稱,以色列和其他國家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越來越大。7日,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説,美國不排除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的可能。英國《衛報》3日的報道稱,英國國防部正在加緊制定針對伊朗的軍事打擊計劃。軍事打擊伊朗聲音的增多引起了國際社會對中東發生新的劇烈衝突的深切擔憂。國際觀察人士認為,出現這些聲音的根本原因是解決伊朗核問題進程進展緩慢,但是通過武力解決這一問題並非明智之舉,繼續加強對話,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才是正確路徑。 …[詳細]
  美國和以色列磨刀霍霍,欲置伊朗於死地而後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的情報顯示,伊朗正在衝破美國等對它的“核封鎖”,“十分接近”最終跨越“核門檻”,從而挑戰美國的“核霸權”地位。同時,伊朗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等方面與美國尖銳對立,伊朗重要的戰略地緣地位、豐富的油氣等資源,也是美國覬覦的對象。對美國而言,伊朗實在太誘人了,但也太危險了,這讓美國在如何對待伊朗上頗為“糾結”:既想“吃掉”它,卻又不知從何處下口。 …[詳細]
      西方激辯“打擊伊朗後果”
  但更多西方人士認為,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將産生災難性後果。伊朗軍事實力雖然無法和美英相提並論,但在哈馬斯和真主黨的幫助下,他們將造成地區大動蕩,世界主要油氣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將被關閉。歐洲外交官也&&,核報告並不是“冒煙的槍”,。即使報告&&,歐洲國家仍然可以呼籲國際社會用第5輪對伊朗制裁作為替代。北約秘書長也強調:“北約不打算參與任何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路透社7日稱,安理會估計更難通過比上一輪更嚴厲的制裁。一名西方外交官説:“如果想對伊朗油氣産業進行制裁,很明顯會遭到中俄的反對。” …[詳細]
  如今美國政府債&高築,正在千方百計從軍隊身上省錢。英國甚至在介入利比亞國內衝突期間,就不得不在國內裁撤戰鬥機和士兵。如果讓海灣國家單獨出面或是充當主力軍則更不現實,因為這些國家雖有美國、歐洲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但嚴重缺乏作戰經驗,它們敢不敢直接開罪伊朗這個強大的鄰國都是未知數。可見,美國或是歐洲國家難以在短時間組建一支戰鬥力較強的聯合部隊,因此西方不太可能在伊朗身上複製“利比亞模式”。 …[詳細]
投票與調查
擴展閱讀
· 下一場戰爭在哪 在一些人心裏
· 俄報猜測“伊朗核彈之父”何許人
內賈德稱美懼怕伊朗軍力 將反擊以美軍事行動
西方國家向伊朗施壓 分析稱軍事打擊可能性不高
話中音
  伊朗是最大的威脅,對以色列和全世界來説都是如此。
以色列總統佩雷斯
  以色列如果打擊伊朗將是個嚴重錯誤,後果將不堪設想
俄羅斯外長
  美國已然擁有成千上萬枚核彈,卻指責伊朗企圖研製核武器,這種做法‘極其厚顏無恥’
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一內賈德
  戰爭究竟會不會打響。各方看法也並不一致。打伊朗已經叫囂了許多年,但至今沒有實際行動。以色列方面並沒有明確表態要打,但也暗示有打的可能。美國有媒體分析,奧巴馬背後的支持者渴望戰爭,伊朗現在自然位於名單之首。很可能戰爭以攻擊伊朗為始,以世界大戰結束。但有些專家並不認同。因為目前歐美都深陷債務危機,根本沒有對伊朗動武的條件。總之,剷除伊朗核武是美國的終極目標,伊朗恐怕也很難屈服。美以正在等待時機而已。
網友互動 點擊進入論壇討論  歡迎網友提供熱點話題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往期話題
從“慈善讀本”進校園説開去
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歷史機遇
伊朗戰爭會否打響?
速凍食品頻陷“病菌門”敲警鐘
幸福指數如何與稅負增長“比翼齊飛”
陳賢妹既是感動更是示範
以房養老 夢想何時照進現實?
如何拆除醫患“信任隔離墻”?
如何關閉強生“致癌門”
敘局勢複雜 或成西方“燙手山芋”